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蕭聖寬 走遍世界搜羅逾500面具 冀推廣失落的遠古文化

時間:2020-11-03 09:32:36來源:香港文匯報

  面具文化是一種世界文化,廣布於世界各大洲。世界上許多古老部族、民族都有自身的面具史,這些經歷了數千年歷史的面具,反映了不同部族的宗教心態、民族心態和審美心態的發展與變遷。惟目前全球面具學尚處於起步階段,世界各民族的面具史還有待進一步考察、搜集和研究,以揭開當中的神秘面紗。

  在中國,面具文化也有着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面貌,寄寓了各民族的信仰、習俗、願望和審美觀念。本港資深收藏家蕭聖寬是「面具迷」,數十年來走遍世界各地,收集各種各樣特色的面具。這些面具除了是他的「心頭好」外,他亦希望把這些面具文化介紹給大眾認識,讓大眾認識這種失落的遠古文化。■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昕 攝:陳苡楠

  不久前,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辦「史前面具文化展覽 」,蕭聖寬從自己所收藏的眾多件面具中,挑選出50餘件,把這些神秘的面具展示於公眾眼前。據蕭聖寬介紹,本次展出的是5000至7000年前的隕石和瑪瑙面具,展覽旨在帶領觀賞者探索古老的面具文化,並了解多年前的人類如何利用各種堅硬的石材和器具,雕刻出各種精美的藝術品。他表示:「面具上的每件圖案分別代表着上古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與崇敬,在硬度7至7.5級的精美瑪瑙石上刻下古老的印記,能讓觀賞者感受其高超的智慧與驚人的意志。」

  深入各國搜羅藏品

  蕭聖寬與面具的緣分始於數十年前。「我自小受父母薰陶,對遠古文化十分感興趣,尤其愛石頭。大概是八五、八六年左右,我到非洲出差,在當地見識過面具,十分喜愛。我覺得它代表了一個靈魂、一種文化。」他認為,面具創作極具藝術感,必須是有經驗的師傅以高超的手藝才能做到。

  這些精湛手藝的面具令他念念不忘。因此,自八十年代起,蕭聖寬多次深入內蒙古、遼寧、青島、吉林、黑龍江、新疆、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考察,搜集了數百件面具。直到目前為止,他總共搜集了500多個大小不一的面具,最小的甚至只有僅僅7毫米。這數百個面具都被他珍而重之地放在書房中,每件面具都刻上獨特的面孔及圖騰,似在訴說一段段神秘的古文明史,也似乎蒙着一層神秘的面紗,等待人類終有一天把它揭開。

  雖然面具文化尚待深入考究,其價值也尚待肯定,但在蕭聖寬眼中,這些面具都是無價寶,皆因他堅信這些面具在古時候是用作祈禱與祝福。在早前展出的面具中,每個都各具特色,均刻上了不同的樣貌、紋路及圖騰,這些圖騰中有龍也有牛。

  香港文匯報記者當日在場參觀時,發現因為面具氧化的關係令到表面看起來斑斑駁駁,故也花了一些時間才猜出一些圖騰。「我常在家對着這些面具,思考為何祖先要創作這些圖騰。後來我曾考究過一些資料,祖先認為國王應該是像牛一樣強而有力,所以很多圖騰都有牛角,因為那是力量的象徵;其次是財富的象徵;最後是服務人類的象徵,要為老百姓做牛做馬。」他解釋自己考究的成果。

  以氧化層辨別真偽

  但畢竟現時關於面具文化的研究不算太多,那要如何辨別面具的真假及年份?他表示其實很簡單,最關鍵是細察面具的氧化層。他分享道:「我會用500至1000倍的放大鏡仔細鑑別面具裏的氧化層,若氧化了看上去就好像髒兮兮的。如果是贗品,那些細小的紋路則沒有黃色的氧化層。若果那是用鑽石刀切割出來的藝術品,或者是仿造的,它會好像玻璃般爆了,是一個新的斷口。」他以其中一個玉石面具為例,「這個圖騰,本身是平的,氧化了後就會凹進去,我用1000倍的放大鏡觀察它的紋路。玉石的硬度通常是7度,那麼硬的東西要氧化成這樣子,最少需要世上5000年。」他解釋當中的原理。

  蕭聖寬認為,這些面具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但直到今時今日,人類對這些從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面具認知仍然不多。因此,他不惜借出自己多年的珍藏,親自辦展覽,期望向市民大眾推廣古老的面具文化。他也期望有一天,這些面具能走出祖國,到外國亮相,讓世人了解到遠古面具文化的珍貴與燦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