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月8日電 (孫婷婷)山東將着力推動科技支撐文物保護工作,在推進「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划,組織開展文物價值認知、保護修復,水下遺產、工業遺產和鄉土遺產保護利用等領域課題研究,辦好國際文物保護裝備博覽會等方面下功夫。此外,該省積極爭取讓「三孔」、泰山、齊長城、大運河等成為國家文化地標和中華民族精神標識。
資料圖:祭孔大典。 梁犇 攝
山東省人民政府8日舉行發布會,專題解讀該省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王廷琦表示,《實施方案》提出要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構建依法保護、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文物保護利用體系,力爭到2025年,山東省實現從文物大省向文物強省的新跨越。
王廷琦稱,根據《實施方案》要求,山東將加強大運河山東段、齊長城、山東黃河流域的文物保護利用;創建「泰山-曲阜」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研究;加強「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的文物保護利用;圍繞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加強工業遺產、農業遺產、水下遺產保護,推進文物對外合作交流。
「山東將利用政府基金、公益性基金等平台,對私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維修提供資金支持。」王廷琦介紹說,該省探索政府購買保險等形式,加大文物安全預防資金投入。此外,落實文博行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推動落實社會公益性捐贈的稅前扣除政策,以及有利於文博創意產品開發和小微文博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倪國聖介紹說,該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包括鼓勵社會力量以認領方式,自願投入資金修繕保護、管理使用市縣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同時,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在文物保護區域適度發展服務業和休閑農業。
倪國聖稱,山東推動更多文物古蹟在依法保護的前提下納入旅遊線路,大力發展研學旅遊、遺產旅遊,推出更多更富體驗性、吸引力的精品旅遊線路。此外,為讓館藏文物「活」起來,該省挖掘齊魯文化遺產內涵,打造孔子文化、泰山文化、史前陶器及玉器、三代青銅器、漢碑及漢畫像石拓片,魏晉佛教造像、孔府服飾、明代藩王等齊魯文物外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