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湖南 > 正文

僥倖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時間:2025-09-22 11:45:07來源:大公網

  01

  挖坑,是一種苦力活。指的是人們為了某一目的,在地上挖出一塊凹下去的地方。比如建房子,第一步就是挖坑,樓層越高,其坑越深,因為沒有這個坑打地基,會導致基礎不牢,房子是立不上去的;又比如農民種莊稼,每遇下大雨就得在土地周邊挖一條坑排澇;再比如要種一棵樹、栽一株花,也得先挖個坑。

  可見,挖坑其實是一件有用的好事。

  但到了社會生活中,「挖坑」一詞卻有了另外一層喻意,「坑」變成了「陷阱」----有人故意設置事端,讓你陷入窘境或困境。比如有人故意在你家人面前問:你媽媽和另一半同時掉入水裡,你先救誰。這就是在給你「挖坑」。

  至此,「挖坑」已經變成一件坑人的壞事。

  02

  當人心存僥倖時,「挖坑」更變成了壞上加壞的大壞事。《後漢書·吳蓋陳臧列傳第八》中有這樣幾句話:「蓋聞上智不處危以僥倖,中智能因危以為功,下愚安於危以自亡。」

  翻譯成今天的白話,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大智慧的人不會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並期待僥倖逃脫;有中等智慧的人能夠利用危險的境地來建立功業;而智慧低下的人則會安於危險的境地,最終導致自我毀滅。

  可悲的是,世上總有「下愚安於危以自亡」者存在,在不知不覺中跳進別人挖好的「坑」中的現象時不時出現。

  只要上網一查,就會看到有人被「鐵哥們」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最終拖下水的不少案例。

  更為可悲的是,因偶然因素或意外條件帶來的「不勞而獲」、「冒險獲利」等的客觀存在,導致有人產生了「基於偶然或非理性獲得成功或避免失敗」的「僥倖」。

  於是乎,有人便在迷迷糊糊中自己給自己「挖坑」了,且所挖之「坑」皆來自於「僥倖」-----有商人因售賣假冒產品「難以發現」的僥倖,最終被處以重罰;有建築商因使用偽劣建材「發現不了」的僥倖,導致牢獄之災;有官員因收受紅包禮金「沒多大事」的僥倖,逐步從惴惴不安到打開「潘多拉魔盒」,最終走上不歸路;有學生因考試作弊「能瞞天過海」的僥倖,導致受害終身;有業主因「一般不會發生」的僥倖,導致小區因消防通道被堵延誤火災救援;有駕駛者因「不會被交警抓到」的僥倖,醉駕開車,導致開除公職甚至身陷囹圄;有「自信」者因「我運氣好」「我腦子好使」的僥倖,沉迷賭博不能自拔......。

  03

  僥倖是貪慾的催化劑,人們依賴僥倖,往往是因為它帶來一種「捷徑」的錯覺——不想付出努力,卻期待好的結果。

  就如描述賭博者的一句話:「輸錢多是贏錢起」。一些人之所以沉迷其中,起因多數是一開始因為偶然的因素嘗到賭博「來錢快」、「不費勁」的所謂「甜頭」。

  這些看似「幸運」的念頭,其實都是在給自己「挖坑」、「埋雷」。貪慾是「認知」的麻醉劑,使人突破底線後陷入「賭徒心態」,寄希望於概率,認為自己會是那個成功的幸運兒,導致高估能夠獲得的收益、低估風險和成本,繼而產生打擦邊球甚至冒險行為。

  正是這種「賭徒心態」的支配,麻醉狀態下便將「坑」挖成了。直到跳進「坑」時才發現:原來僥倖是「慢性毒藥」,一次次的小僥倖,積累成了難以挽回的大錯;「挖坑的時候覺得自己是智者,跳坑的時候才發現是愚者」;「挖坑的時候覺得自己是英雄,跳坑的時候才發現是狗熊」。

  04

  「僥倖」本質上是一場自我欺騙的賭博,而最終的輸家往往是自己。「挖坑」或許是一時的鬆懈,但掉進去的可能是整個人生。因為僥倖的本質是人們對不確定性的非理性態度,而人類對控制感的渴望與現實隨機性之間的衝突始終存在。

  從概率論的角度看,愛德華·墨菲1949年提出的「墨菲定律」早就告訴我們:「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無論概率多小,它總會發生」。僥倖不會消除風險,只會推遲代價的到來,甚至讓代價變得更沉重。

  人生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僥倖」時刻,也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坑」。

  要解決「自己給自己挖坑」的問題,需要認清「僥倖」的本質、找準「挖坑」的根源、克服內心的貪慾、涵養‌冷靜的習慣、尋找學習的榜樣、強化苛刻的自律、接納他人的監督、強化「一失萬無」的思維......。

  《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中說:「其幸大者,其禍亦大,非禍獨及己也。故君子不處幸,不為苟,必審諸己然後任,任然後動。」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幸運來得太大,那麼帶來的災禍也會相應地大,且這種禍患不僅局限於個人,若僥倖者身處要位,帶來的將是團隊災難。因此,君子不應該處於僥倖的狀態,而應先自我審視,然後才能接受任務,接受任務之後才能行動。

  短短數語,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與處世智慧-----僥倖獲得的機遇若超出自身能力,終將轉化為災禍;凡事不能苟且敷衍,不應依賴僥倖,而應「必審諸己然後任」,通過自我反省和謹慎決策來規避潛在的災難。

  05

  僥倖或許能帶來一時的輕鬆,但只有腳踏實地,人生才能走得更穩、更遠;真正的智者,不依賴運氣,而是靠實力和預案應對不確定性。

  人生沒有「如果」,生活沒有回頭路,凡間沒有後悔藥,若是內心存僥倖,終將被現實----給你「一頓削」。

  拒絕僥倖,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06

  寫完前面這句話,敲打鍵盤的手本來已經停下。但腦中突然冒出一個問題:此文標題用的這句話是否有前人寫過?

  於是,我到「百度」蒐了一下,得到的答覆是「現有信息中未找到完全一致的原文」。

  這個結果讓我有點意外、又有點欣慰,儘管這種感悟或認知許多人都有,類似含義的語言表述也不少,但至少「僥倖是自己給自己挖坑」這個表述是「原創」。

  對一個語句而言,字不在多,順暢則行;言不在雅,管用則靈。如果朋友們特別是我的後輩看完這篇文章後,對2000多字的文章不感興趣,甚至嗤之以鼻,都無可非議,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文風和觀點。

  但只要記住了「僥倖是自己給自己『挖坑』」這10個字,我心足矣。(劉順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