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訊(方景千、通訊員劉剛貴、陳淵 )1日,記者從湖南益陽市舉行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安化專場上獲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湖南安化縣,目前14.86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13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476元增長至10870元,年均增長10%以上,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發布會現場。(方景千 攝
2020年底,安化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13萬元,貧困發生率、漏評率、錯退率皆下降為零。
地處湘中偏北、雪峰山脈北麓的安化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庫區縣,轄23個鄉鎮433個行政村,總人口103萬,是益陽市脫貧攻堅主戰場。2019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化脫貧摘帽。
安化縣人副縣長廖小甫表示,安化縣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41.8億元,先後實施了五個一批、六大建設、十大脫貧攻堅行動、七大鞏固提升工程和決戰決勝十一條等政策,着力探索多元融合的致富新路,脫貧收入更加穩定、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安化堅持深化產業幫扶,按照「四跟四走」幫扶模式,立足「一縣一特兩輔」,實現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全縣13.2萬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生產實現較高質量脫貧,占脫貧總人數的89.1%。2019年安化黑茶產業綜合產值220億元,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第一引擎,35萬人從事其中,9.6萬貧困人口因茶脫貧。同時,中葯材產業種植面積超26萬畝,產值超22億元,27種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道地中葯材實現規模化種植。
安化金田村63歲村民陳友芝實現在家門口上班(方景千 攝
同時,安化縣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鄉鎮(村)+示範點+貧困戶+非貧困戶」「扶貧車間+扶貧產品+貧困戶」「致富能人+貧困戶」等利益聯結機制,將貧困群眾的土地、林地、勞動力、扶貧資金等生產要素合理融入扶貧產業,促進貧困人口股金、租金、薪金等收入多元化,分享產業發展紅利。
安化縣着力建設事關長遠的民生工程,累計發放教育扶貧資金3.7億元,資助貧困學生60萬人次,26430名建檔立卡學生無一人因貧輟學。全縣貧困人口參加醫保、特惠保、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均達100%,累計投入資金8.83億元,對179.73萬人次貧困人口進行醫療救助,縣域內住院實際報銷比例穩定在86.62%。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以來,安化新建住房4941戶(套),易地搬遷20042人,並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36萬戶,共為8.4萬人解決住房安全保障問題。安化建設村組道路4097公里,實現5781個村組道路達標,解決近70萬人出行困難問題,建設人飲工程603處,解決13.8萬農村貧困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全縣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交通出行、電力通訊等民生關切得到全面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