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遠箱火四大特點
國產遠程箱式火箭炮發射火龍280A型制導火箭彈,進行鑽地打擊的畫面,日前首度公布。該型火箭彈裝備侵徹型戰鬥部時,鎢合金穿甲彈頭帶着6馬赫的動能從空中俯衝,可摧毀8至10米厚的混凝土工事,性能指標已相當於戰術導彈。
作為陸軍遠程壓制火力,「火龍」系列制導火箭彈可跨海實施打擊任務,打擊指揮所、彈藥庫等地下高價值目標。這一方面豐富了陸軍火力體系和打擊手段,同時也將分擔火箭軍的任務,讓火箭軍更加專注打擊重大戰略目標。\馬浩亮(文)
火龍280A型制導火箭彈(曾用名「火龍480」),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研製。在兵工集團的試射中,採用一輛AR3型遠程箱式火箭炮發射,火龍280A在末端時,從空中高速俯衝,直插混凝土工事深處,隨即又爆出蘑菇雲狀煙霧。巨大的動能侵徹,加上爆炸的衝擊波,有效摧毀堅固的地下工事及內部設施和有生力量。
北斗制導機動變軌 射程近300公里
火龍280A可使用現役的PCL-191型(外貿型號AR3型)「遠箱火」發射,配屬於集團軍的炮兵旅,具有遠程制敵、精確打擊、高效毀傷等特點,是地面野戰部隊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的重型火力之一。在陸軍的火力體系中,火箭炮射程更遠,延伸了火力覆蓋半徑,填補戰術導彈與大口徑火炮之間的空白地帶。
火龍280A彈體長7.38米,彈徑750毫米,彈重3.64噸,主要由引信、戰鬥部、儀器艙、控制艙以及一台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分組成,戰鬥部重達48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可達6馬赫,其最大射程接近300公里,這些性能指標已相當於戰術導彈,氣動外形亦與導彈類似。
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火龍280A可換裝高爆型或侵徹型戰鬥部。高爆型主要打擊地面目標和海上固定目標,侵徹型則用於打擊地下工事、強化掩體等。鎢合金穿甲彈頭帶着6馬赫的動能,可摧毀8至10米厚的混凝土工事。
火龍280A在飛行中段採用慣性制導加北斗衛星的複合制導模式,而在末段則可使用主動毫米波雷達制導或被動紅外制導。在飛行中段可進行一定的機動變軌,在末段以垂直攻頂的方式打擊目標。
可實施鑽地打擊 癱瘓指揮體系
PCL-191型「遠箱火」作為發射平台,可用2個儲運發射箱攜載2枚火龍280A型750毫米制導火箭彈。採用大八輪底盤,最大行駛速度為80公里/時,能夠快速機動,對發射環境要求小。而且PCL-191型「遠箱火」通用型號,每個發射箱可攜載1枚750毫米火箭彈,或4枚370毫米火箭彈,或5枚300毫米火箭彈。1輛發射車,就可多樣化打擊不同距離、不同類型的目標。
基於射程、火力、成本、機動性等綜合優勢,火龍280A可跨海實施打擊任務,對島上的防禦工事、火力陣地、機場跑道、港口、車站、後勤基地、彈藥庫、指揮所等目標,實施高效打擊。尤其是侵徹型彈頭,可對地下永久工事進行鑽地打擊,對整體戰鬥指揮體系造成更大破壞。
在多軍兵種聯合作戰體系中,陸軍可以依據空軍提供的信息指引,用「遠箱火」發射制導火箭彈,替代火箭軍的短程戰術導彈,低成本執行縱深火力打擊。火箭軍則騰出精力,將高成本的導彈,用於打擊航母戰鬥群等海上移動目標或其他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