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上海三六九灣仔半世紀老食店是回憶也是溫情

時間:2019-05-28 09:00:36來源:大公報

  戴德(右起)、戴康富父子與負責後廚的曾德祥、曾吉祥父子

  大公報記者 管 樂 文、圖

  和往常的很多日子一樣,下午五點多的「上海三六九飯店」,三十多歲的現任老闆戴康富在打豬肉,身邊幾個年長夥計正給每張圓枱鋪上紅桌布,迎接即將到來的繁忙晚市。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盧押道上的第一間算起,「上海三六九」在食肆林立的灣仔已屹立近五十年。縱使歲月變遷,世景流轉,周遭舊店舖被拆得七七八八,新派上海菜館一家家冒起,在新與舊,進步與回憶中,這間歷經三代、堅持「濃油赤醬」傳統的老派上海菜館,保有的簡樸味道愈見罕貴。

  從灣仔港鐵站A5出口上到往會展中心的行人天橋,只要稍向左下方望,就會見到位於柯布連道上「三六九」黑底金字的招牌。入到店內,樸實的老派陳設,壁掛時鐘,圓枱卡位,毛筆字菜譜;侍應多年過半百,清一色着白衫黑褲。與那些開在大商場內、裝修時尚的新派滬菜館相比,它着實有些過時了。

  「從盧押道搬來到現在,三十六年,舖頭就沒怎麼裝修過。」戴德,老闆戴康富的父親、「三六九」的第二代主理,告訴記者:老顧客鍾意原來的模樣。

  鼎盛期四間店

  回憶就像一艘慢船,載着人在水網密布的河道間緩緩駛向記憶的深處。上世紀五十年代,大批上海人從黃浦江畔輾轉南下到獅子山。戴德的父親戴鳴岐便是其中一員。

  「他那時在上海做消防員,當文職翻譯,接觸了不少外國人。」提起父親的威水史,戴德如數家珍。「到香港之後,他行過船,因為英文好,又在寫字樓裏待過。」輾轉多個工作,直到七十年代初,戴鳴岐看到盧押道招租,便盤下一間用來經營上海菜。名字「三六九」取滬語吉祥之意,廚師也多是上海和揚州師傅。對很多南來的上海同鄉而言,關於故鄉的味覺記憶,兜兜轉轉,在這裏沉澱了下來。

  上海菜館在早年的香港幾乎隨處可見。六十年代初年僅三歲便隨母親鄭氏來港與父團聚的戴德自是見證了「三六九」的鼎盛之況:八十年代,戴家一連開了三家分店,其中兩家在灣仔,還有一家開在觀塘康寧道。

  「觀塘那間有五千多平方呎,生意非常好,因為工廈多,所以客流量也大。」戴德的姐夫、負責後廚的曾德祥回憶道。那時他要灣仔和觀塘兩邊跑,「年輕,精力足,都不覺得累。」

  令六十五歲曾德祥感慨的,除了體力不復從前外,還有滷水冷檔的變化。入口處的架上擺放着包括熏魚、豆腐乾、醉豬手在內的多款涼菜,這是舊式上海餐館必備的滷味櫃。「八十年代最高峰的時候有五六十種冷盤,現在大大減少了。」彼時,灣仔作為香港重要的核心區,夜總會集中,「三六九」的宵夜生意亦得益不少。然而時移世易,一間間的夜總會結業,加之九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低迷,「三六九」的生意一落千丈,其他兄弟姊妹將店轉讓甚至移民海外,只有排行最末的戴德堅持經營着僅剩的柯布連道這一間。

  但這還不是最艱難的時候。二○○三年,香港爆發「沙士」,人心惶惶。「沒什麼人到外面食飯。沒客人,交空租,何以維持?我們不得不減人手,只留下幾個。」回想十多年前入不敷出的情形,曾德祥仍頗多感觸。「好在我們自己識做,這是優勝處,所以只捱了幾個月。」

  在他看來,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新機遇。自從灣仔會展中心於八十年代末建成之後,因着地理位置的便利,「三六九」逐漸受惠於展會帶來的客流,生意也被帶動起來。「書展期間,連下午時段店裏都坐滿客人。」眼前的曾德祥正處在一天的休息空檔,他做晚更,一般八點到店裏。

  樣樣親力親為

  在廚房話事的曾德祥其實是地道的廣東人。不同於粵菜強調原料,滬菜講究廚師的烹調技巧,火候、調料馬虎不得。曾德祥的廚藝功力來自數十年經驗的積累,他堅持「濃油赤醬」,不願順應潮流,所以「三六九」一直都有一批固定的客路,也無需刻意變花巧。「有很多老顧客,從國外返來第一時間就會到我們這裏。」考慮到如今人們注重健康飲食,「三六九」也在油鹽的比重上作了相應改良,但「若有熟客要求,還是會做舊式上海菜。」紅燒大魚頭便是餐館自創的一道菜式,魚頭鮮嫩,汁醬雖厚卻不掩其真。

  都說手藝傳承不易。對一手帶起的徒弟被高薪挖走又或自立門戶,曾德祥顯得很無奈。與新派滬菜館相對公式化、固定化的流程一比較,「現在的年輕人很少願意進像我們這樣製作工序繁複的餐館了。」

  即便曾德祥頗為抱怨「徒弟靠不住」,但戴德仍舊強調對年輕一代的培養。令他深感欣慰的是,二○○四年戴康富毅然從英國返港接手「三六九」,彼時戴德突然中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行走。相比上一輩的健談,戴康富在記者面前就顯得較靦腆。然而,當他轉身用英文招呼一位外國食客時,駕輕就熟中透着一股自信還有親和。

  復元後的戴德走路有些跛腳,但這並未影響他堅持每天到舖頭巡視,縱然辛苦卻樂在其中。他常告誡兒子:「經營餐館,每一個環節都要熟悉,廚房,樓面,冷氣,雪櫃,收銀,樣樣都要會。凡事都要親力親為。」

  採訪結束時已到晚市,食客也陸續多了起來。戴德父子逐一與他們打招呼,其中不乏熟稔的街坊。這種如親人情,讓灣仔這個新舊交織的地方,多了幾分得以細細咀嚼的溫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