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防治防護/康復者需注意關節保養 避免負重爬山長跑

時間:2025-08-11 05:02:42來源:大公报

  基孔肯雅熱是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性疾病。伊蚊偏好在小型的潔淨水體中繁殖,因此,「翻盆倒罐清積水」是控制疫情傳播的基礎。預防基孔肯雅熱的關鍵是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萬一確診基孔肯雅熱,是否會出現較嚴重的後遺症?9日,佛山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臨床上迄今的發現。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嚴海明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熱病例均為輕症,佛山市已治癒出院患者年齡最大95歲,最小40天。主要表現為關節痛、發熱和皮疹,其發生比例分別為90.1%、83.1%、70%,65歲以上老年人出現肌痛、乏力、噁心症狀更常見。大多數患者的症狀都可以在一周左右消退,目前沒有發現嚴重後遺症,有小部分人會遺留時間相對較長的關節疼痛。基孔肯雅熱主要的病變部位在關節,因此治癒出院的患者應注意休息與活動平衡,發病3個月內,要注意保養關節,避免負重、爬山、長跑,在活動時最好佩戴保護性器具,以避免造成損傷。對於症狀持續較久的患者,可以到康復門診做進一步康復治療。 大公報記者敖敏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