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奶茶要怎樣喝?這個問題連三歲小孩都懂:當然是用吸管呀。可是最近台灣「環保署」官員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用湯匙喝。原來台當局早前宣布,公共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快餐店等四大類共8000家業者不得提供堂食者一次性塑料吸管,明年7月1日起實施,2030年開始全面禁止塑料吸管。沒有了吸管,「怎樣喝珍珠奶茶」簡直就成了「天大的問題」。島內不少民眾批評蔡政府此項政策的原意雖好,但缺乏配套措施,則變成了好心辦壞事,尤其相關官員「不經大腦」的提議更是貽笑大方。
這些年來減少使用塑料用品已經成為環保潮流,尤其是限制使用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發明」的塑料袋。香港逾2000間連鎖超市、百貨公司、便利店及個人護理用品店於2009年7月7日起停止向顧客免費派發膠袋,每索取一個膠袋,需繳付5角的稅費。大陸也於2008年6月1日起規定所有零售場所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相較香港和大陸,台灣的環保工作可謂走在了最前面。早在2002年,島內公共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快餐店等7大類業者就不得提供免費塑料袋,今年元旦此法則擴展至藥妝美妝店及藥局、醫療器材行、家電攝影信息及通訊設備零售業、書局及文具零售業、洗衣店、飲料店、西點麵包店等也適用。
近來台灣「限塑令」目標不僅是塑料袋,還有塑料吸管。島內輿論大多贊成「限塑令」,支持推行環保,只是相較之下,塑料袋的替代品較容易找到、且衛生方面較少問題,但吸管接觸人體口腔,衛生要求相當嚴格,因此這次的禁令公布後引發激烈爭議。尤其珍珠奶茶不僅是島內飲料業重要品牌,在海內外也享譽盛名。倘若「禁管」,造成飲用不便,將重創珍珠奶茶行業。最近「如何喝珍珠奶茶」已成了全民話題。有民眾測試用不銹鋼吸管、玻璃吸管、竹吸管及紙吸管作為替代品,但都不如人意:不銹鋼吸管和竹吸管不易清洗,玻璃吸管易打碎,紙吸管則防水性不夠強。
綜觀市面上出售的大多飲料,包括汽水、果汁、茶等,即使沒有吸管,也不至於影響飲用,但珍珠奶茶則不然,若沒有吸管,則無法吸到「珍珠」,用湯匙喝又失去珍珠奶茶的風味。島內有人為珍珠奶茶請命,希望政府「豁免」珍珠奶茶的吸管。其實,島內目前即使管制使用塑料袋,但直接盛裝肉類魚類、蔬果等生鮮商品或食品的塑膠袋以及洗衣店防塵袋不在限塑之列,可見「限塑令」也不是一刀切,既然如此,那為何不能對珍珠奶茶網開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