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第三屆京台學者共研會24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兩岸學者認為,大陸發展對台灣青年磁吸效應顯著。大陸高速發展及「31條措施」等優惠政策為台青赴大陸求學、就業與創業營造了有利條件。
「31條措施」營造便利環境
台灣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壯熙表示,大陸高科技產業與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高校研究水平和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這與台灣的「悶經濟」以及愈發衰弱的高等教育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台灣學生申請到大陸高校就讀人數持續增加,僅上海交通大學一校,今年就有逾600名台灣高中生申請。
台灣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李允傑以昆山、廈門和遼寧營口三市為例,分析了大陸各項優惠措施對台灣青年創業的積極作用。他指出,台灣服務業佔GDP比重接近70%,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而大陸不僅擁有龐大的市場和資金,也在謀求經濟轉型,這為兩岸創業者在服務業領域合作創造了條件。
他提出,兩岸應建立長期、制度化的服務產業合作機制,以一體化視野看待兩岸產業發展,優化利用雙方人才、技術、品牌與資金優勢,共同拓展全球市場。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引述相關數據說,台灣18至29歲青年群體因「31條措施」增加赴大陸發展意願的比例超過60%,而台青對大陸不友善比例下降到39.8%,10年前這個數字是50.8%。「青年需要發展前景,會逐漸認識到大陸可以提供更大舞台,對大陸態度也發生轉變」,黃清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