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學在數量方面遠超香港,每年文憑試放榜後有不少港生前往當地升讀大學。然而,在質量方面,香港的大學則較台灣理想,這是多年來香港一眾學者努力的成果。加上,民進黨上台後,令一些親國民黨的知名學者,紛紛避走各地(例如香港),對台灣的大學質素帶來了一定的衝擊,這是大學校園泛政治化自招的惡果。幸而,台灣老一輩的學者在早年為大學生撰寫參考資料,供學生閱讀,出版了不少高質素的大學教科書。王曾才編著的《西洋近世史》(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正是一本為大學生及社會人士所編寫的西洋史入門書,敘事詳實,論點清晰。在書中,作者介紹了在現代化初期(19世紀),西方國家對大企業(或工業集團)的兩種不同的立場。
經濟自由主義源自亞當.斯密的理論,主張政府勿干涉大企業(或工業集團)及個人的工商活動。他認為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經濟事務的最佳裁判者,自由競爭和致富的欲望可以導致社會整體財富的增加,儘管每個人是自私的而且常常不顧及共同的利益,但是他們的共同活動卻自然地趨於全體的經濟福祉,此種情況就一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節一切一樣。
此外,此派的理論家主張私有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自由貿易和自由放任。同時期,歐洲又出現了與經濟自由主義完全不同的一派主義——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家認為,工業革命造成了種種的社會問題,例如大企業剝削工人階級,是放任經濟所帶來的後果。工人應有工作權,社會秩序應建立在「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則之上。
今年是共產主義代表人物馬克思誕生200周年,如我們能由歷史角度去研究馬克思主義,自會較全面理解他的學說精神,實切中時弊,為人類尋找出路,從而認識到他偉大之處。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