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 李柏濤) 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選擇到大陸來工作、學習、生活,有境外媒體創造了一個新詞「脫台者」,泛指這一類台灣人群體。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認為,大陸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巨大進步一直在改變着台灣同胞對大陸的刻板印象。他引述島內輿論指出,應該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一起來比賽,誰更加愛台灣,這樣的話能夠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
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
國台辦30日舉行例行發布會,有台媒記者表示,外媒創了一個新詞「脫台者」,泛指像林毅夫、黃安等脫離台灣到中國大陸工作、生活經商的台灣人,而且認為未來的「脫台者」會越來越多。
安峰山表示,對於「脫台者」這個詞彙的含義不做評論。但他強調,僅就兩岸關係而言,從大陸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所取得的蓬勃發展和巨大進步,也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台灣同胞對大陸的一些刻板的印象。同時,大陸一直在推動便利台灣同胞的各項措施,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台灣同胞的歡迎。
「我想,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特別是基層民眾和一些青年願意到大陸來學習、交流、創業、就業、發展、生活,也是這方面的一些具體表現。」安峰山說。
他續說,記得去年中共十九大之時,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兒盧麗安引起了島內廣泛關注,島內媒體在討論「盧麗安現象」時說,兩岸開始進入了一個「制度和人才之爭」的時代。
安峰山亦提到島內現在的「無色覺醒」現象。他指出,實際上在面對島內現在的藍綠惡鬥和對立,有些島內的輿論也認為,「應該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一起來比賽,誰更加愛台灣,這樣的話能夠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