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林穎施;下圖:林穎施關注文化場館的建設及開放議題。圖為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是中西薈萃、華洋交融的摩登都市。隨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與發展,近來本港文化盛事接連不斷,青年粵劇演員林穎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值立法會換屆選舉,林穎施密切關注着這一重要時刻。「香港的文化藝術是城市靈魂的一部分,我期待這次選舉能產生真正為業界發聲、為城市文化添彩的議員,讓香港的藝術舞台在未來更加絢麗。」
同理心與傾聽能力、專業性與洞察力,以及擔當精神與執行力是林穎施比較看重的參選人特質。「我的關注重點在於參選人的議題主張和相應的執行能力。我會認真了解參選人是否真的可以了解香港不同領域的實際需求,尤其是文化藝術界的痛點和難題。」
關注藝術交流中心落實工作
在她看來,除了參選人的政策是否能解決到問題,他們的責任心和行動力也很重要,能否真的代表業界和市民的聲音,積極推動議題的進展而非喊口號。同時,參選人對於「一國兩制」優勢下香港長遠發展的整體規劃思考都很重要。
談及對立法會議題的關注,林穎施表示,「我會關注對文化藝術產業的政策支持和資源投放,比如政府對藝術團體資助的機制,文化場館的建設及開放,以及年輕藝術家的培養計劃等一系列關乎業界生存及發展的議題。此外,我也會關心對落實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配套政策。」
當然,作為香港市民的一分子,她亦會關注民生相關的基礎議題。「我也會關注住房、教育、就業等議題,因為文化藝術離不開大眾,只有民生安穩,大眾才有更多的精力和需求去感受藝術活動,文化產業才有更廣闊的土壤。」
作為香港藝文界的一員,林穎施覺得香港文化藝術發展仍面臨挑戰。作為粵劇演員,林穎施看到資源分配不均與資助機制的靈活性不足。「部分小型藝術團體和新興藝術家很難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發展空間受限,而資助申請的流程較為繁瑣,難以適應藝術創作的即時需求。期望新任議員可以加大對中小藝術團體和年輕藝術家的扶持力度,簡化資助申請流程,建立更靈活的資金調配機制,鼓勵藝術創新與實驗性作品的誕生。」
加強藝術教育 培育觀眾群
另外,市場培育與受眾拓展有待加強,香港的文化藝術作品雖然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但本地大眾的參與度仍有提升空間,尤其是年輕群體的藝術審美培育需要更系統的推動,內地市場的開拓也面臨語言、文化差異等方面的阻礙。她表示,「期望當選議員可以推動文化藝術的普及與教育,將藝術教育更深入地融入中小學課程,增加文化場館的免費開放時間,組織更多基層社區的藝術活動,提升大眾的藝術素養,尤其關注對青少年文化認同的培育。」
林穎施今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欣喜之餘,她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希望自己能為行業多做一些事。在人才培養方面,她表示,部分優秀藝術人才選擇出國發展,而本地年輕藝術人才的培養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支持,從教育到就業的銜接不夠緊密,導致業界新血供應不足。她希望議員能助力業界開拓市場,加強內地與國際交流,推動香港與內地文化藝術機構的合作,搭建展覽、演出平台,幫助本地作品走進內地。同時,利用香港的國際優勢,吸引更多國際優秀資源落港,提升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期待當選議員可以關注推動文化與科技、商業的深度融合,支持數字藝術等,希望粵劇粵曲在新時代綻放出更絢麗的光彩,成為世界認識嶺南文化、中國傳統藝術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