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故人的啟迪/田 力

時間:2018-02-15 03:15:54來源:大公網

  今年丁酉辭世的名人真不少,其中以上周仙遊的饒宗頤先生最為震撼,悼念饒宗頣的文章更多不勝數,因為這位業精六藝、才備九能的百年通才離去之後,不少學者認為以後再無大師了。而上月文化人黃愛玲的「無疾而終」,亦令大家十分惋惜,紛紛以文字追悼。筆者跟兩位不熟,不敢妄評,只能發表一下感想。

  饒宗頣於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八年在中文大學任中文系主任,筆者有幸曾跟他共處一室;事緣一九七七年筆者從化學系轉到哲學系,副修中文,於是要到哲學系和中文系找系主任簽名確認取錄。饒老沒有任何刁難(筆者曾被某學院哲學系主任指轉系是賭博),親自取出文件即時簽署。當時只覺先生和藹可親。後來才知道大師的成就,可惜饒公已從中大退休。學識所限,筆者只會附庸風雅欣賞饒公的書法亦喜讀其逸事。最深印象的一事是,有客人到饒公辦公室,以為才高八斗的大師必定藏書甚豐,但見只有數十種,心中納悶。後來他才知道那些書都是大師的著述,令他十分佩服。

  饒公離開了,留下不少寶貴的文化研究遺產,對於一般人未必能領略其中的精彩,但從大量的悼文中我看到一則應是文化人的喜訊。「選堂老人」(饒宗頤)原來曾說過六十歲至七十五歲是治學的黃金時期(大意)。對於五、六十(歲)後的一群,這怎不是喜訊。

  黃愛玲的「不辭而別」令好友們悲痛莫名,那不算小的靈堂充滿了悼念的朋友,遲來的根本擠不進去,這種情況真是第一次經歷。黃愛玲的名字很早已聽過,真正認識她是好幾年前在電影資料館的顧問會議中。她曾在資料館工作,提出的都是有用可行的意見。她在離開前的一星期,還出電郵補充她的建議,可惜那電郵成為我們看到她的最後文字。

  愛玲不多言,永遠掛着微笑,雖然溫婉但堅守原則。她喜歡的電影會旁徵博引,細心分析,而且識見獨到;她不喜歡的人和事絕少攻擊和批評。她離開後,被譽為最佳影評人。這是一個文化人的啟示,原來不需要標奇立異或廣交朋友,只要堅守原則,默默耕耘,歷史自有公論。

  大師遺下學術研究寶庫和經驗,文化人留下做人榜樣,都是不同層面生命影響生命的最佳例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