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重慶狼隊粉絲小程和她朋友專程來到北京觀看比賽。\大公報記者蘇雨潤攝
當下,電競賽事帶動的消費已不再局限於一張門票,其周邊衍生品市場正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從戰隊專屬隊服、人氣角色手辦盲盒,到跨界聯動3C數碼、美妝護膚、特色餐飲推出的IP聯名產品,這些承載着用戶情感與俱樂部文化的實體產品,成功將線上賽事的超高熱度延伸至線下消費場景,形成「觀賽—認同—購買—傳播」的完整消費閉環,不斷提升賽事商業價值與用戶黏性。
電競賽事 撬動城市多元消費
除了周邊產品外,這股「消費潛力」還輻射至更廣闊的消費領域。據悉,KPL年度總決賽期間,北京相關區域的酒店預訂、交通出行、餐飲娛樂及周邊產品消費訂單量顯著增長。現場觀眾中以「Z世代」為主的年輕群體佔據了絕對主力,其中不乏專程從外地趕來的電競愛好者,形成了「為一場賽,赴一座城」的新消費風尚,為核心商圈帶來了客流增長。
「我在社交平台看到很多觀眾說要去看比賽激動得睡不着,他們正從全球各地趕來。有在馬來西亞機場的、在澳洲機場轉機的,還有從新疆、海南坐火車來的,甚至有人拼車趕來北京。」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負責人、KPL聯盟主席黃承接受採訪時表示,就這次鳥巢「購票」情況而言,只有不到15%的觀眾來自北京本地。他認為,電競賽事為城市帶去了客流和曝光,為激發消費活力注入了新動能,電競主場的持續建設則進一步強化了「電競+文旅」模式滲透力,為城市吸引力增添源源不斷的「活水」。
對於赴外地觀賽的觀眾而言,一張賽事門票只是消費的起點,後續的交通、住宿、飲食等開銷才是消費的「大頭」。小程是重慶狼隊的粉絲,此次特地從成都坐飛機來到北京觀賽。她告訴記者,除了1288元(人民幣,下同)的門票外,目前她已經花費了近5000元,其中住宿佔得比較多。由於鳥巢周邊的很多平價酒店早已被訂滿,她只能訂購更貴一些的酒店。小程表示,看完比賽後也不會立刻返程,此次北京之行一共請了5天的假,「之後會去南鑼鼓巷、故宮轉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