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獻禮建軍九十周年電視劇《秋收起義》劇照\南方領航影視供圖
《我的1997》導演王偉民認為,「主旋律電視劇不好拍,然而講好故事就能引起觀眾共鳴。」作為《我的1997》出品方之一的廣東南方領航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始終堅持投資、製作、推廣能反映時代、符合市場需求的影視劇集。
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南方領航董事長蘇玉光在日前舉行的「南方領航主旋律影視精品研討會」上介紹稱:「按照廣東廣播電視台和南方傳媒集團提出的『實施文藝精品戰略,重振南派影視輝煌』的要求,南方領航公司自二○○九年成立以來,一貫堅持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影視創作導向。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亦恰逢建軍九十周年的重要時期,公司有份出品的電視劇《我的1997》、《熱血軍旗》、《秋收起義》在央視一套及各大衛視熱播。不僅如此,講述黃埔軍校創建歷史的重大革命題材歷史劇《黃埔!黃埔》、表現第一代廣東赴美華僑艱苦創業的史詩劇作《漂》、全景展現廣東改革開放的歷史劇《面朝大海》等都在進行當中。」
本報記者縱觀這幾部電視劇後的最大體會是,現在的主旋律電視劇已經不會以說教的口脗,傳遞觀眾價值觀,而是真的反映時代精神,表現手法也可以很多元,例如《我的1997》就獲得了觀眾的普遍好評,認為它有時代的特色,「劇中的很多人物,皆有生活原型,高建國初戀女友安慧的經歷,參照的就是我身邊好友的經歷。」王偉民說。
除卻獻禮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南方領航影視參與出品的另外兩部電視劇《秋收起義》和《熱血軍旗》亦引起關注,雖然講述歷史時間節點皆一致,卻是各有側重。《熱血軍旗》重在敘事策略,依據歷史,系統闡釋共產黨建軍過程,形象展現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三河壩阻擊戰以及朱毛井岡山會師、古田會議等標誌性歷史事件。
與《熱血軍旗》相比,《秋收起義》則以年輕演員作為出演陣容,闡釋秋收起義期間,革命先驅們的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如飾演毛澤東的是內地「八五後」演員侯京健,他將年輕時毛澤東憂國憂民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扮演楊開慧的則是內地「九○後」演員趙韓英子,其塑造的楊開慧信仰堅定,堪稱當年的時代「新青年」。
其實,主旋律劇的風靡並不稀奇,今年上半年湖南衛視播出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獲人民點讚,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