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彥博入行時為樂隊組合成員\網絡圖片
近年,香港歌手不論紅或不紅,紛紛到內地參加歌唱比賽,因為就算鎩羽而歸,起碼也賺了知名度,可望藉此開拓內地市場。作為首批到內地參賽的張彥博,先後參加過《聲動亞洲》及《快樂男聲》,當中獲得的經驗令他一生受用,亦令他明白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毅然返回香港加入無綫,由藝員訓練班重新起步,終於憑劇集《一屋老友記》中的「廢青」角色細寶備受注目,演出機會紛至。然而他未忘初心,縱使拍劇日夜顛倒連睡覺也沒時間,仍會抽空寫歌,他對音樂的堅持實在令人感動。\大公報記者 吳珊珊
張彥博(阿博)初出道時組成赤子樂隊,四年後因約滿解散,之後他參與推動基督教音樂事工,到二○一二年參加內地音樂文化交流節目《聲動亞洲》,惟晉級到第二輪比賽便被淘汰。二○一三年,他再接再厲參與《2013快樂男聲》,順利進入長沙唱區十強,但在進行全國比賽時,他在第一關已遭淘汰。之後他返回香港入讀無綫第二十七期藝員訓練班,二○一四年八月畢業後正式投入演員工作,做過很多跑龍套角色,到今年才憑「廢青」細寶角色「彈出」。
唔怕到內地參賽
回想到內地參加歌唱比賽,阿博直言是想在短時間內upgrade(提升)自己,加上覺得已「練功」多年,就想測試自己在內地與他人較勁,別人是否認同,比賽期間有苦有樂。他說:「苦是一種迷茫,因為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也不知人家會怎看你,人家可能會覺得你傻,在港做歌手不好嗎?為何要上去排隊?」其實歌手回內地參加比賽,必須把以前的事放下,然後走上舞台被人批評,不是很多人願意這樣做,不過那時阿博對自己說:「你從來沒有贏過,有什麼可以怕?你告訴人家你是歌手、音樂人,你有多少實力,就上台去告訴大家你有多強。」
至於參加比賽的樂,是從中學到很多。以《快樂男聲》為例,共有三十六萬參賽者,阿博能晉身全國六十六強,可以想像對手都是最top的,且每個人有不同特色,他說:「就算表演彈結他也多達四十餘人,可以吸收好多不同經驗。當你遇到競爭對手,會發覺大家都惺惺相惜,所以如果再有機會,我一定會放下香港的工作再去比賽,真的學到很多,又遇到好多評委,就算輸了,我反而覺得是一種解脫。」雖然內地比賽有些制度會影響賽果,但阿博認為制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否看透比賽,從中能夠建立一些關係,更加是無價的。縱然強敵如林,阿博並沒有被打沉,他說:「他們真的唱得好好,所以我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每個人的音樂成長經歷不同,大家接受的培訓也不同,人家勁就是勁,為何不能夠在別人身上學到一些優點據為己用?」
返香港重新起步
阿博在比賽中未有獲獎,不過卻獲得一定人氣,亦建立了一些關係,要留在內地發展也不是難事,為何要返港重新起步?他說:「其實當時也想再去另一平台《中國好聲音》見識,但那一年賽事已過,加上見到自己的功力差不多用完,故決定回來再練功。(但為何選擇入讀藝訓班做演員?)身為藝人要多方面發展,多技能多閱歷好重要,演不同角色可以給我在寫歌時有新靈感,尤其我本身有做編曲,有時會想,這場戲應用什麼旋律去表達?可能短短一場戲已有很多音符走出來,這對我寫歌有很大幫助,所以很感恩。」
至於在內地參加比賽有什麼難忘事?他說:「當時要順帶拍一個類似男生宿舍的節目,我們一共六十多人一起入住一間大酒店,在四個月內大家每日都要早上練歌,十足當兵一樣,但中間也有假期的。(作為香港參賽者,可有特別優待?)沒有。當時自己在另一比賽中有名次,以為會有優待,但去到湖南時一樣要排隊,隊伍大約是由油麻地港鐵站排到尖沙咀站,由早上十一點排到晚上十一點才有機會唱歌。」一個人排隊最怕是內急,因走開去解決可能會被人打尖,而他臨急生智,先與前面的排隊者搭訕混熟,之後就可方便互相照應。這樣排隊已不算辛苦,最辛苦的是海選,因為面試長達一星期,天天都要去排隊,他說:「隊伍塞爆體育館,好不容易進入房間以為可以開始面試,但原來還要過第二個體育館,而且要過好多個體育館才到達面試地點,真是好癲!」
有指香港樂壇一潭死水,阿博是否認同?他表示雖然忙於拍劇,仍有留意樂壇新動向,事實上,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好勁的生力軍,並說:「他們好有水準,可能只是十多歲,但很有天賦,不過暫時未有好的平台去告訴大家他們唱得好好,所以我閒時也會與他們jam歌玩玩,相信他們掌握到幕前表演的事後,會更加有發展空間。(是否唱片公司的策略跟不上潮流步伐,所以令樂壇青黃不接?)不能批評上一代的制度,空間是有的,只要不被困死,難道就什麼都不做?不再寫歌?香港音樂人應該夠膽面對,再撐起香港。我有這使命感,想為樂壇做些事情,所以這些年都沒有放棄音樂,雖然自己現在沒有簽唱片公司,但繼續保持寫歌以及與音樂人合作,也想藉這個機會鼓勵年輕人不要放棄自己的恩賜。雖然音樂路似是狹窄,但現在的網絡平台這麼好,只要你是可以的,放了上網自然會獲得大家的認同。現在我也天天上網向一些好勁的外國音樂人學習,一天可以十多小時足不出戶在練習。」
每天都會玩音樂
講到平台,阿博對於無綫將推出的新平台Big Big Channel有何意見?他直言很多藝人都有玩live channel,渠道不一,他以自己為例,有玩Instagram、facebook及微博等四、五個平台,現在有公司的live channel,是對藝員的支持,絕對是好事。他說:「以前拍劇期間不可以對外公開相關情況,但這個新平台可以開放拍攝一些製作花絮,尤其年輕一輩有好多特別idea想在空餘時間做,這不失是一個新嘗試。」阿博直言以前是公司想你怎樣做,現在則是公司配合你怎去做,公司與藝人就像父子,令他覺得好溫暖,並說:「現在公司與藝人溝通得好好,起碼公司會聽你講,跟你一齊行,這是一個大躍進,感覺好好。(你玩這麼多平台,是否機不離手?)是的,好像在做另一份工作,每日都有東西上載。(當中有什麼吸引你?)可與粉絲、歌迷朋友互動,是最令我感動的。在娛樂圈覺得乏力時,一些鼓勵就變得好重要,因為藝人有時會毫無存在感,尤其是劇集未播出時,但現在的網絡世界可以幫自己做多些,尤其是自己玩音樂,可以雙線並行。(你現在拍劇這麼忙,豈不沒時間玩音樂?)不會的。每日無論多累,我都堅持有個多小時去練習,寧願早起也要彈彈結他,就像做健身一樣,怎麼累都會keep住。」阿博直言公司設平台也可作為一道橋樑,因一些前輩平時可能很少玩網絡平台,但如今可以跟他們這些年輕一輩一起玩,無形中就消除了彼此的隔閡。
入行十一年的阿博曾表示入行初期因為收入有限,試過三餐都要吃即食麵,問他可曾因為生活太辛苦而想過轉行?他說:「如果你覺得吃麵包是開心的,那麼一天的生活消費可以很低,但如果你覺得吃火鍋好好,我又覺得吃太多會生病,反而自己吃麵包就很健康,所以凡事可以用多方面去看,所謂辛苦與否在乎你怎看,自己由開始時一日可以花十元,到現在可以一日花二百元,其實都是這樣過。(但未能給予家用,會否覺得虧欠家人?)所以我常說之後會還給他們,事實上家人也沒有給我壓力,只要不用他們擔心,養得起自己就可以。」
髮型:Deep yu@Beijing hair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