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五日早晨,一覺醒來,是一切正常的周六。日本作家竜樹諒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預言─「二○二五年七月五日凌晨四 時十八分,菲律賓海域海底爆炸引發百米海嘯,吞噬日本三分之一國土」毫無懸念地落空了。當天凌晨還有數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在直播間一齊倒數,共同見證「預言」的實現或落空,儼然成為了另一種「賽博守歲」。
兩個月之前的專欄裏寫過那本《我所看見的未來》,如今未來已來,「我」卻什麼都沒看見。倒是有新聞報道說,受「預言」影響,大量遊客推遲或取消了前往日本旅行的計劃,大阪世博會入場遊客銳減,根據專家估計,這場風波至少對日本造成了五千六百億日圓(約三百億港幣)的損失,不知有多少人真的相信那「預言」。
想起上一次大規模的「末世預言」,要算是「2012末世預言」了。當年因為瑪雅曆法結束在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不知怎麼就被傳成了當天是世界末日。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眾說紛紜人心惶惶,二○○九年還上映了一部荷里活災難片《2012》。最終大銀幕上毀天滅地的洪水並未降臨,「預言」不攻自破,但也不耽誤電影橫掃全球逾七億美元票房。
古往今來,如出一轍:「預言」準確不準確,不重要;靠「預言」販賣焦慮和恐懼來賺錢,才是實打實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