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島內輿論冷對特朗普「反中」狂言

時間:2016-12-14 03:16:03來源:大公網

  文|朱穗怡

  繼打破外交慣例、與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後,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最近又拋出「質疑一中政策」的狂言,再次攪動世界輿論。由於其弦外之音似乎是要加強與台灣方面的關係,台當局的反應備受關注。雖然泛綠陣營有人鼓動民進黨應接受特朗普的「善意」、打破「兩岸現狀」,但日前蔡英文辦公室說,不會評論特朗普的談話,僅表示「樂見確保自由民主和更多的國際參與」,昨天則稱「繼續與美國建立良好關係並維持穩定兩岸關係」。台當局的反應頗為謹慎,一方面因為特朗普還未正式就任,另一方面既然特朗普可以把「一中政策」作為籌碼,將來也可以為了美國利益而出賣台灣。正如台媒所說,特朗普只是想換取來自中國的經濟利益,未必是真想推翻「一中政策」,若以為他敢捅「台獨」的馬蜂窩,就太天真了。

  中國大陸多次表達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充分反映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國家核心利益,毫無討價還價的空間。尤其《反分裂國家法》明確提出,「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足以顯示《反分裂國家法》絕非是用來擺設的花瓶,倘若發生以上三種情況之一,台海戰事一觸即發。所以,儘管特朗普挑戰「一中政策」,正中民進黨當局下懷,但蔡英文政府仍不敢隨之起舞。

  台灣問題多年來都是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也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問題。中美建交前後的三個聯合公報中,雙方早已把涉及台灣問題的一個中國原則寫得清清楚楚。即使新政府上任初期有着對中國發出強硬表態的「習慣」,但也從未逾越過一個中國原則的這根紅線。例如,里根選舉時曾承諾當選後會恢復與台灣的官方關係,但1981年就職後非但沒有兌現諾言,還與中國大陸展開了密切關係;克林頓競選時揚言,中國大陸只有改善人權紀錄,才能獲得美國延長貿易最惠國待遇,但此舉受到美商界強烈反對,1993年克林頓上任後不僅延長中國大陸的最惠國待遇,據說還協助談判加入世貿組織;小布什打選戰時說中美不是「戰略夥伴」,但發生「911」恐襲事件後,因需要中國大陸在反恐領域的支持,而形容中美建立了「具建設性的合作關係」。

  特朗普企圖以「一中政策」向中國大陸叫板的伎倆難以得逞,因為北京手中掌握的籌碼不少。最顯而易見的是,大陸可以封殺波音公司,而改找其對手空中巴士做生意。大陸也可以放緩對美投資。據統計,自去年以來,中國大陸對美直接投資額已超過美國對大陸投資。此外,在朝鮮核問題上,美國不可能缺少中國大陸的從中斡旋。

  近日台灣輿論對特朗普的狂言多不以為然。《聯合報》以生動的比喻一針見血地指出,「特朗普現在是想拿到櫃子頂端的寶物,欲以台灣做墊腳的板櫈。蔡政府不要傻傻以做墊腳櫈為榮,寶物拿到或拿不到是一回事,但櫈子就是櫈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