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粉絲「參與」創作/田 力

時間:2016-09-15 03:16:02來源:大公網

  電影的評論很多元化,本意是分析電影的內容和意義,但很多時論者卻探討作者的原意,有時猜對,而大部分情況卻是猜錯了。近年更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影迷(或小說讀者)會「參與」創作,令作品更圓滿,當然是在粉絲的角度看。

  幾年前(2013年),網上瘋傳1978年經典歌舞電影《油脂》的內容並非真實,而是由Olivia Newton John飾演的仙迪(Sandy)臨死前的幻想。《油脂》的故事是由尊特拉華達飾演的丹尼(Danny)在海中救起了遇溺的仙迪,然後展開一段很開心、歌舞連場的青年人生活。奇怪的地方是,最後一場戲兩位主角駕着開篷車飛上天,當年筆者也看得莫名其妙,因為電影的其餘部分看來都是真實發生的故事。所以,這個超乎浪漫的結局引起很多粉絲的遐想。其中一個說法是,仙迪飛上天堂去,依這個說法推理,就是丹尼根本沒有救起遇溺的仙迪。仙迪因大腦缺氧而產生幻想,這個幻想由一個盡力拯救她生命的男子(丹尼)開始,隨着她自己身體狀況的轉變,幻想不停發展,最後她終於要離開人世,所以幻想也就是駕車飛上天堂。這個「推論」在網上瘋傳幾年,近期又被「翻炒」,愈來愈多人研究創作人的原意。的確,車飛上天的場面清清楚楚,還顯現與地上一班年輕人漸漸遠離,難免令人猜想。終於,前幾天,《油脂》的其中一創作人Jim Jacobs(他與Warren Casey一起寫《油脂》小說和音樂劇)說,仙迪在戲中並沒有死去,所有的臆測都是錯的。

  雖然作者「證實」《油脂》中女主角是「真實」存在,相信也阻不住這想法的傳播,因為從表面的電影語言來看,仙迪的「飛天」很難解釋,然而,很多電影和小說作品,的確存在一些想像和發揮的空間。當然大部分的作者都不願意認同粉絲們的創作或臆想,但他們有些「建議」真的能令故事更有條理和容易理解。數年前,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1Q84》發表不久,網上就有「教」他如何把故事講得更明白的方法,只是調整一下角色的關係,就大功告成,的確好看了。

  作品完成後,有粉絲願意「參與」創作是好事,證明作品受到重視,原作人同意與否都能令作品流傳更廣,應屬另類的背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