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一度排名下跌的香港,由2023年的第16位躍升至第9位,是2016年以來首次重返十大,足證政府在教育及引進人才方面的工作成效顯著。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一系列入境措施,包括專門吸納高收入人士和世界頂尖大學畢業生的「高才通」計劃,以及優化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並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配額,以豐富本地人才庫。
其中,政府自2023年1月1日起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為期兩年,並簡化審批程序。另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科技公司輸入外來人才時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將新興科技行業擴展至14個。
此外,2022年12月底,在線平台「人才服務窗口」投入運作,由政務司司長專責制訂和統籌招攬內地與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
「高才通」每年經濟貢獻料340億
隨後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李家超提出了提升香港教育質素的策略方向,讓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中心和未來人才搖籃」,培育多元人才,成為香港發展動力之外,也能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同年10月底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負責制定人才招攬策略、提供支援服務,並與不同界別合作,吸引各地人才來港發展。
立法會研究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組委員會4月一份討論文件中的數據顯示,自本屆政府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積極招攬人才措施,各項人才入境計劃至2025年2月底共收到45萬宗申請,當中逾29萬獲批,約19.6萬名人才已抵港,部分攜同家眷落戶,扭轉了本地勞動人口疫情期間的跌勢,有效填補本地人口及人力缺口。
與此同時,「高才通」計劃亦成效顯著。截至去年3月底,共收到約7.7萬宗申請,有6.2萬宗已獲批。估算該計劃每年可為香港帶來約340億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
這些人才主要從事管理及專業工作,收入中位數約5萬元,約四分之一的人收入高達10萬元或以上,約一成更月入20萬元或以上。其配偶也普遍年輕,逾一半年齡在40歲以下,部分投入職場,月入中位數約3萬元,約一成達10萬元或以上。
香港人才政策不僅吸引人才,亦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不斷優化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簡化申請程序,提高審批效率,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匯聚,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