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西安是千年古都,有各類博物館121座。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活動在西安博物院舉行/網上圖片
博物館猶如社會大學堂。自1977年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以來,今年已是第四十屆。2016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2015年是“博物館為可持續社會”(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2011年為“博物館與記憶”(Museums and Memory),2010年“博物館為社會和諧”(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2009年“博物館與旅遊業”(Museums and tourism),2006年“博物館與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people),2003年“博物館與朋友”(Museums and Friends),2002年“博物館與全球化”(Museums and Globalisation),1996年:“為明天收藏今日”(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博物館任重道遠,此之謂也。
上期說了香港博物館以及和內地交流合作,這一期主要談內地博物館。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透露,截至2015年底,全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已達到4692家。近年來全國博物館每年舉辦展覽超過兩萬個,參觀人數約七億人次,一年舉辦20萬次教育活動,每年文物進出境交流展覽項目近百個,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
全國登記註冊的4692家博物館中,國有博物館3582家,非國有博物館1110家,分別佔全國博物館總數的76.3%和23.7%。中國目前有4013家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佔全國博物館總數的85.5%。
今年5月18日,故宮博物院舉行“點亮歷史”中軸線原狀展廳室內照明啟動儀式等系列活動,迎接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當日,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太和殿、坤寧宮室內照明系統全部開啟。從此,遊客不用趴在窗口看大殿,故宮選擇了世界博物館廣泛應用的博物館LED燈具設備,原狀展廳照明系統的提升,讓觀眾看清楚殿內原狀陳設,更讓殿內建築結構、彩繪、文物陳設等以其更真實的色彩呈現。當日,故宮博物院還舉行包括“故宮博物院教育中心”啟動儀式、國家大劇院民族音樂演出、蘇州崑曲《牡丹亭》唱響故宮、“故宮知識課堂”——古建探秘活動等系列活動。
“5.18國際博物館日”西安舉行
北京是古都,西安更是千年古都,有各類博物館121座。也是5月18日,“數字遺產中國行.西安站”活動暨西安市“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活動在西安博物院舉行。北京、浙江、四川等七省市的專家及陝西100餘家博物館館長,共同探討城市博物館與社會發展關係,20餘名專家(政策研究、考古、博物館、旅遊運營、數字科技等領域)簽署發布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博物館發展西安共識》。
又是古都,河南鄭州有中國唯一的古代墓葬專題博物館。同樣是5月18日,在洛陽邙山鄉的冢頭村,有一處中國唯一世界罕有的專門陳列古墓的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原洛陽古墓博物館)。自東周到明清,各朝代王侯將相、才士名流安葬於此,在面積七百多平方公里的邙山地區,冢連冢,墓壓墓,古代墓葬的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也是世界罕見。
新華社記者鑽進一座座古墓,看到不同時期的古代墓葬有其不同的時代印記,它們或磚室墓,或磚石混作墓,或石室墓,或土洞墓。從西漢到宋金時期,這25座古墓時代相聯,自成體系。中國古代墓葬結構、葬俗、葬儀、建築風格等的演變發展的基本脈絡和軌跡,都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
青海藏文化博物館《彩繪大觀》
同樣是5月18日,位於青海西寧市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館,舉行《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由700多幅唐卡和3000多種堆繡圖案組成,長618米,寬2.5米,面積達1500平方米。彩繪囊括了天文、地理、歷史、宗教、醫學、民俗、文化藝術、生活等多方面,闡釋出藏族先民對於宇宙的認識、青藏高原的形成過程等,聽講解參觀全程大約需要四個小時。
《彩繪大觀》是鎮館之寶,由四百多名藏族藝人共同繪製,製作簡介這樣寫道:“如果此項工程光靠一人繪製,需500年時間才能完成。”以金銀、珊瑚、瑪瑙、珍珠、寶石等配置純天然的礦物顏料,採用藏族傳統繪畫技法,經統計,在畫面最為細膩之處,一平方米有300多個人物形象,一平方寸有22480多個筆畫……青海藏文化博物館,自2006年開館以來,接待了共計300萬遊客,每年約20多萬人次,外國人、學生、農牧區百姓居多。 撰文:呂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