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回應了當前香港社會最迫切的訴求——振興經濟。報告以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和推行一系列產業政策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同時深化治理改革,運用科技提升政府效能,解決各項民生問題,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其中既有全力推動的改革決心,亦飽含對民生痛點的深切回應,展現出特區政府在由治及興關鍵期尋求突破的強烈意志。
施政報告提出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與國務院近期發布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方向一致,凸顯了香港緊跟國家戰略步伐、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以推動AI技術的研究、應用和產業發展。一是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政府部門有效於工作中應用人工智能(AI)技術等。政府在自身運作中率先應用AI,既能提升公共行政效率、改善服務質量,也為全社會作出了示範,有助於創造初始市場需求並建立應用標準。本人建議特區政府依託「智方便」平台,通過AI賦能,實現為企業智能匹配與自動推薦適合的資助計劃等,亦在施政報告中有所體現。
二是通過「AIR@InnoHK」等平台,匯聚過千名本地、國際和內地AI專才,以及雲集近千家AI企業;「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將會短期內接受申請,支持本地資助院校吸引AI等方面的國際科研頂尖人物來港。這表明香港在AI領域已形成一定集聚效應,為進一步推動AI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和人才支撐。
三是推動早日實現內地數據在合規安全保障下可跨境流動到河套香港園區用於科研,助力AI應用測試與創新。算力和數據是AI發展的兩大基石,數據跨境流動是河套地區發展的痛點之一,若能在此取得突破,將是重大制度創新。
鞏固科研基礎提升轉化能力
四是優化數碼港「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以配對資助賦能中小企應用AI及網絡安全方案,提升競爭力及資訊保安。中小企業是香港經濟的中堅力量。幫助它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對於全面提升香港經濟生產率至關重要。配對資助能降低企業試錯成本,加速技術普及。
施政報告在創新科技方面的措施整體延續了完善創科生態、聚焦優勢領域的方向。一是推進「香港微電子研發院」開展兩條中試線的組裝;籌建生命健康研發院及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提速建設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等。這些是鞏固香港科研基礎、提升轉化能力的重要舉措,瞄準了全球前沿且具有巨大經濟潛力的領域以及國家航天戰略,這些平台有助於香港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和資源集聚,進一步實現產學研的有效轉化。
二是以「場景招商」;下調「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啟動「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的政策組合,通過吸引企業、資助落地、引導投資等方式的協同,快速吸引和培育重點產業,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
三是年內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本人曾在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會議上建議在北區沙嶺建設新算力設施,以滿足香港AI產業的發展需求。施政報告採納了這一建議,提出在北區沙嶺推出約10公頃數據園區發展用地作市場招標,提供先進算力設施,推動數據及AI相關產業發展。
四是支持惠民科研,運用創科基金引入新科研技術義肢,推出兩年計劃,全額資助在本港截肢的人士免費配置使用新科技義肢。此舉是「科技以人為本」的體現,用具體的惠民項目來證明科研的價值,比任何宣傳都更有說服力。
五是加快河套發展,已成立「河套香港園區跨部門審批專班」;應市場需求,以「邊建設、邊進駐」模式,靈活為企業提供工作空間,讓企業提早進駐。這些措施將加速園區建設與產業集聚,尤其是專班的成立將優化審批流程、提升行政效率,相信將促進深港兩地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上的深度融合。
「有為政府」結合「高效市場」
六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明年繼續舉行「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和「香港國際創科展」;支持本地大學及專業組織繼續積極爭取舉辦國際學術或專業會議,並籌辦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繼續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組織以開展科技創新合作,例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香港正在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這些措施將提升香港在全球創科領域的影響力,同時加速創新資源的跨境流動,鞏固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
七是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完善民航法例及規管框架、推展核心基建設施等,將為低空經濟發展及探索跨境飛行提供堅實的政策與基礎設施支撐。
本人於今年全國兩會提交了促進河套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建議,其中包括創新跨境飛行協同管理機制、探索智慧監管模式、完善基礎設施和強化技術研發等,這些建議與施政報告中關於低空經濟的規劃方向高度契合,相信未來有望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動香港及河套合作區在低空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是施政報告的一大亮點。由行政長官直接領導,打破部門藩籬,統籌規劃、產業、基建等工作,並計劃以專項立法破除程序障礙。這種「頂層設計+制度鬆綁」的組合拳,直指香港長期受詬病的效率問題。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報告還提出「分階段開發」「按實補價」等靈活土地政策,為北部都會區的開發提供了更具彈性和可操作性的路徑。
總而言之,報告處處體現「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相結合的理念,既有宏觀擘畫,也有微觀落點,既回應了國家戰略的時代命題,也直面基層「住得細、治病慢」等痛點,是一份「方向感最強、改革味最濃、民生牌最多」的施政報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