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還有不足兩星期,市民以至社會各界均期望政府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即將圓滿收官、「十五五」規劃快將出台的關鍵階段,提出更多務實舉措對接國家戰略,實現香港更好發展。適逢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明日舉行,吸引來自18個「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和地區超過90位主要官員及商界人士出席,亦說明香港「內聯外通」的橋樑角色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未來需要推出更多積極舉措,既吸引外企「來港」,也助力內企「出海」。
據「一帶一路」專員何力治透露,近年參與高峰論壇的不光只有政界人士,商界代表也不斷增加,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都期望通過更多合作,來解決現時國際環境下的複雜問題,而香港正是他們眼中最好的平台,可以提供適合的合作夥伴、匹配的專業服務資源、優秀的科技配套和人才支持。
如今全球包括香港,都正面對政經形勢持續複雜化、宏觀產業鏈深刻改變的陣痛期,香港本就是一個細小而高度開放的經濟體,極易受外圍環境影響。因此,如何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企業拓展新市場,並且進一步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唯一普通法地區、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等不可取代的獨特作用,備受各界關注。
助力小企業組建聯合體
長期以來,不少內地企業都把香港視為「走出去」的跳板,在海外參與不同國家的重點項目並取得成果。但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迎難而上作出解決。例如「一帶一路」沿線總共有超過150個國家,企業和專業服務的提供者未必能清楚了解所有相關國家的情況,這間接提高了企業「出海」的門檻。
站在企業角度,判斷入場與否至少需要了解一個地方的市場資訊或招標信息,尤其對一些中小企而言,未必有完善或可信的渠道獲取這些資訊。因此,可以助力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提出組建聯合體的方案,共同參與項目,直接由特區政府透過官方渠道協助接洽,一方面降低企業參與的門檻,另一方面也能加強企業的信心。另外,今年5月,特區政府曾與內地商貿和企業代表一同訪問中東,以中間人角色協助雙方取得豐碩成果。有關部門可以研究將相關形式的活動恆常化,發揮牽頭作用。
再長遠一點來說,亦應積極考慮在不同地區增設經貿辦。目前駐海外經貿辦的地點處於亞太、歐洲、北美,但在中東、非洲、南美這些可以主力開拓的新市場,則數量仍存在較大落差,經貿辦不一定只集中於支援海外企業在香港拓展業務,也應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跳板服務,成為連接海內外市場的橋樑,深化香港的國際聯繫。
此外,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都反映看重的其實是香港的「一站式服務」功能,亦即從融資、到承建能力、技術、法律等專業服務。香港眾多專業服務已是國際頂尖水平,為海外政府或企業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服務並非難事。關鍵之處在於,香港必須要把專業服務結合其他優勢,例如用好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即將啟用的國際調解院等獨特功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涉外法治,都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一環,亦是香港「內聯外通」優勢的重要體現。
提供高效便利融資平台
另外,現時「數字絲綢之路」和「綠色絲綢之路」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最為矚目的重點領域,而這兩個領域都與香港定位息息相關。在科研方面,香港有着全球數一數二的科研實力,隨着未來北部都會區落成,香港創科將有更大發展空間,也有更大容量吸納更多與AI、生物科技、醫藥等前沿科技企業落戶;而綠色金融不但關係到金融科技,也涉及融資方法上的創新。政府要為此做好準備,吸引海外企業與本港的大學合作,使更多研發成果可以通過多渠道商業化,並在不同地方出海。尤其在金融方面,既要鞏固傳統優勢,也要結合科技應用,提供更高效和便利的融資平台。
毋庸置疑,香港未來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隨着國家「十五五」規劃不久後將出台,中央對香港發展的支持也將不斷深化,香港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新一份施政報告,承載着各界期望,以更好地抓住時代趨勢,利用自身所長,鞏固提升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等多方面的地位,發揮中國與世界聯繫窗口的作用,貢獻國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