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紀錄片《大俠金庸》香港首發

時間:2025-11-04 05:02:13來源:大公报

  左圖:嘉賓出席「在香港讀金庸」分享會暨紀錄片《大俠金庸》香港首發式。右圖:《天龍八部》剪紙作品。

  「在香港讀金庸」分享會暨紀錄片《大俠金庸》香港首發式昨日舉行。活動以「香江潮湧.俠藝情緣」展覽、專題分享及影像播放等多元形式,追溯金庸與浙江海寧的深厚淵源,展現武俠文學跨地域傳承的文化力量。\大公報記者 郭悅盈 龔學青(文) 林良堅(圖)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文博)伍志和,海寧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中權,金庸之子查傳倜,香港《大公報》總編輯于世俊,鳳凰衛視中文台副台長、總編輯室主任、電影台台長黃海波等出席分享會。

  同場舉行「香江潮湧.俠藝情緣」展

  伍志和在分享會中致辭表示:「今天的活動不僅是對金庸作品的致敬,更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推廣產生了重要作用。透過分享會及紀錄片的首發,我們希望引領更多香港青年認識金庸的小說,並了解他所展現的『俠之大者』精神。」

  關於紀錄片《大俠金庸》,陳中權表示:「早在三年前,我們就開始謀劃拍攝《大俠金庸》。6月23日於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首播後,獲得了一致好評。」

  在分享會上,查傳倜三次哽咽,談起自己童年跟隨父親回鄉的往事,滿懷對父親的敬意。他感慨道:「每十年重讀一次金庸,體會都不一樣。電腦再發達,也不如拿起一本書慢慢讀。」他亦希望父親的小說能「有更多年輕人去演繹,把精神傳承下去。」

  《大俠金庸》紀錄片總導演段欣、中年金庸的扮演者李澤峰,以及童年金庸的扮演者王一恩亦於現場分享拍攝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段欣介紹,這是她職業生涯中挑戰最大的題材,劇組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前期調研,團隊精益求精,僅文稿結構就修改不下50稿。

  該片打破傳統紀錄片模式,採用電影化的情景再現手法,質感十足。其中,王一恩在飾演童年金庸時年僅8歲,但表現亮眼。他不僅外形神似,更以專業的態度和出色的演技,將小金庸的正義感與愛讀書的形象演繹得活靈活現。

  身為嘉興《南湖晚報》的漫畫編輯,李澤峰本是為劇組繪製分鏡頭,因其與金庸的親眷關係、文人氣質以及較高的相似度,被段欣臨時決定出演。李澤峰分享道:「我們或許終其一生無法成為仗劍天涯的大俠,但說真話、守底線、用自己的方式傳承真善美,皆是俠義之舉。只要這份俠義精神還在,金庸的江湖就永不落幕。」

  現場設有「香江潮湧.俠藝情緣」展覽。展區入口展示了金庸於1992年至2008年期間六度回訪嘉興的文字介紹;「跟着金庸小說遊嘉興」展區呈現武俠作品中涉及的地方場景,並設置熒幕播放景點介紹影片,帶觀眾感受實景風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