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日前出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下稱:《讀本》)上發表題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文章。
何立峰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中創新最活躍、技術最前沿、前景最廣闊、影響最廣泛的部分,代表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傳統產業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沃土,農業、工業、服務業都可以通過科技賦能,催生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文章「全面把握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要求」部分,何立峰指出,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重大生產力布局,統籌處理好改革和發展、政府和市場、質態和業態等的關係。要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大力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防止一哄而上、重複建設,堅決反對「內捲式」競爭,增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整體效能。
提升全球創新要素配置能力
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何立峰指出,要持續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全球創新要素利用和配置能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持久活力。要堅持互利共贏,引導外資更好融入中國的創新和產業生態,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與各國共享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機遇,共促全球經濟繁榮、穩定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