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環球時報》30日發表北平鋒文章《這次重要會晤對台灣意味着什麼》。文章指出:10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這場重要會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後,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這是時隔6年的再次會晤,這次重要會晤釋放出一系列豐富、積極、向好的重大信號,導正中美兩國關係穩定前行,為變化交織的國際形勢和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確定性,相信對台灣社會各界也有廣泛且重要的啟示意義。
習近平主席在釜山會晤中強調,「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長期以來,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形成了深度互補的格局,中國龐大的市場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美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為中國產業升級注入了動力。比如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兩國企業的合作不僅推動了雙方產業的發展,也為全球相關產業的進步作出了貢獻。同樣,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有之義的祖國完全統一大業,與「讓美國再次偉大」不僅不存在矛盾和衝突,而且可以相互成就。中國統一將為亞太地區帶來更加穩定繁榮的發展環境,而穩定的區域環境會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開展經貿活動、保障能源安全提供重要前提,為維護美國在亞太的經濟利益提供更大的永久的確定性。中國的完全統一,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華民族一定要實現的夢想追求,這一進程也必定會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方案,為中美兩國更好攜手參與全球事務治理創造條件,穩固全球發展預期和世界各國對中美關係穩定向好的期待。中國推進國家統一進程,有利於台灣地區,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世界。
一些台灣主流媒體對這次會晤中是否提及台灣問題非常關注。在北平鋒看來,這次會晤不提台灣問題,實際上是於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
習近平主席在此次會晤中指出,「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避免台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解決好台灣問題正是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9月19日,中美兩國元首通了一次重要電話,消息稿也沒有直接提到台灣問題。9月20日北平鋒在《祖國統一勢不可擋》一文中指出,中美兩國元首務實、積極、建設性的通話釋放出的「相向而行」「偉大關係」,讓「倚美謀獨」的賴清德變得抓狂。文章被台灣《聯合報》9月21日以《中美通話未提台灣這件事已讓賴清德抓狂》為題轉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這次釜山會晤中表示,「美中關係一直很好,將來會更好,希望中國和美國的未來都更加美好。」特朗普期待明年早些時候訪華,並邀請習近平主席訪美。路透社、彭博社和英國廣播電台報道,特朗普在離開韓國的「空軍一號」飛機上受訪時說,這次會晤是「一次巨大的成功」。這些重要信息的意義內涵豐富,中美關係未來一段時間確定性向好發展的勢頭不言自明。相信這些重要信息台灣社會能讀懂,賴清德之流也一定看得懂,會更加坐立不寧、寢食難安。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兩國元首在釜山會晤,若干年後再回望這一天,歷史意義會更加彰顯。歷史之路指向民族復興,時代之光照見祖國強盛。台灣必歸,統一必至。相信台灣同胞都能把握這次重要會晤釋放的信號,看清祖國統一大勢,並在此基礎上,以中華兒女新的精氣神共同奔赴祖國統一的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