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隔海觀瀾/不能被綠營牽着鼻子走 藍營應奪回兩岸事務話語權\朱穗怡

時間:2025-10-06 05:02:15來源:大公报

  國民黨將於本日18日選出新黨魁,備受各界關注。在過去九年來,國民黨史無前例地連續三次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敗北,當時甚至有人悲觀地認為國民黨可能會「長期在野」。所以,這次當選的新黨魁能否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東山再起,攸關國民黨的政治生命。

  參與這一屆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共有6人,既有「老幹」又有「新枝」,競爭頗為激烈,包括「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海基會前顧問蔡志弘。這6位候選人各有背景和所長:鄭麗文和羅智強被視為口才便給、具改革能力的青壯派政治明星,頗受國民黨年輕人支持;郝龍斌從政資歷豐富,曾任台北市長、國民黨副主席,他父親是已故國民黨元老、退役將領郝伯村,可見其在黨內根基深厚;張亞中是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常客」了,是國民黨「深藍」的代表人物之一;卓伯源則是地方派系人物,曾在彰化縣擔任了9年縣長、2年多副縣長;相較其他5位候選人,蔡志弘的知名度較低,據說他早年擔任「國大代表」時,曾拒絕執行李登輝「兩國論」「入憲」,並受命組團訪問大陸,商討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目前根據島內民調,郝龍斌、鄭麗文和羅智強的呼聲最高。但不論最後誰當選,外界最為關注的是新黨魁能否解決國民黨兩大問題:一是兩岸路線;二是藍白合作。國民黨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主張改善兩岸關係,促進兩岸交流,推動台海和平,有利島內民生經濟發展。這原本是國民黨的優勢,但在接連輸掉三次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國民黨一些人開始偏離黨內的兩岸路線,加之這些年民進黨執政,不僅大肆破壞兩岸關係,還利用大量政治資源唱衰、抹黑和打壓兩岸交流以及支持兩岸統一的人士,使得國民黨一些人害怕被扣「紅帽子」而未能充分發揮遏制民進黨當局「台獨」言行的作用。然而,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清晰地反映了台灣主流民意強烈反對民進黨當局阻撓兩岸交流、破壞台海和平的「台獨」路線。國民黨應利用此契機,加大力度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敢於批駁民進黨當局誣衊兩岸交流的言行,敢於保護遭民進黨當局打壓的台灣民眾的合法權益,奪回涉及兩岸事務的話語權,不能再被賴清德和民進黨牽着鼻子走,不能再讓賴清德和民進黨肆意破壞兩岸關係。

  「藍白合」也是國民黨新黨魁要處理的一個難題。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之所以能連續第三次贏得選舉,主要原因是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失敗,讓民進黨「漁翁得利」。當時民進黨賴清德只獲得四成票數,國民黨侯友宜33%,民眾黨柯文哲26%,若「藍白合」成功,如今也就沒賴清德什麼事了。近年民進黨當局之所以敢恣意妄為,就是看死「藍白難合」,覺得自己可以「長期執政」。所以,國民黨能否處理好與民眾黨的合作關係,相當重要。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當局雖然政績不彰,但其政黨支持度仍有30.9%,高於國民黨的25.2%和民眾黨的14.4%,可見如何把厭惡民進黨的選民轉化為支持國民黨的力量,將考驗國民黨新黨魁的政治智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