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青黃炳烽在大陸申請了個體戶的營業執照,銷售蜂蜜產品,業績亮眼。\受訪者供圖
「近幾年每逢五月和九月的採蜜期,我都會在黑龍江佳木斯。」台青黃炳烽感慨地說,結緣蜂蜜行業後,他才真切感受到先人筆下「為逐花期轉轍忙,風餐露宿夜淒涼,經年辛苦誰知曉,且盼蜜成心願償」的養蜂人的艱辛工作和甜蜜成果。在大陸打拚的黃炳烽是一名養蜂個體戶。對於近月大陸方面進一步擴大台胞個體戶的經營範圍,他向大公報表示,個體戶的門檻低,很適合剛開始創業的年輕人。\大公報記者 蘇榕蓉報道
在大陸,個體戶的全稱是「個體工商戶」,是指以個人或家庭財產為經營資本,從事零星商業行為的小型個人商販或工作室,類似台灣的小商號,例如小吃店、小型服裝店等,其特點是登記簡便,沒有最低資本額限制。福建是大陸最早實施台灣居民個體工商戶試點的省份之一。早在2005年,福建各地工商部門就相繼出台政策支持台灣居民登記成為個體戶。截至目前,福建是全國台灣居民、農民個體工商戶數量最多的省份。
蜂蜜銷售業績亮眼
近月,國台辦、商務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台灣居民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設個體工商戶經營範圍從以往的24項擴展到122項;開放的地域也進一步擴大,包含27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
在大陸創業的台胞台商紛紛表示,這是大陸進一步完善台灣同胞福祉、確保台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的一個重要舉措,將吸引更多台胞到大陸追夢。
來自台中的黃炳烽,早在2000年就到大陸發展。他輾轉遼寧瀋陽、撫順等地後,最終選擇在廈門從事農業生物工程相關工作,但因為一直對農業很感興趣,又和黑龍江佳木斯當地農民合作經營兩個養蜂場。去年,黃炳烽用台胞證申請了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銷售黑蜂雪蜜、結晶蜜等蜂蜜產品,業績亮眼。
黃炳烽說,他所領到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與大陸居民的營業執照基本一樣,同樣包含了字號名、經營者名字、組成形式、經營場所、經營範圍及方式等內容;唯獨不同的是,在經營者姓名一欄中,除了有黃炳烽三個字之外,還附加了一個小括號,特別註明「台灣居民」字樣。
被蜂螫咬是家常便飯
黃炳烽坦言,對「追花逐蜜」的養蜂人來說,採蜜完全是靠天吃飯,災害天氣和轉場途中可能發生的意外等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我曾跟着佳木斯當地一對養蜂夫婦進深山老林採蜜,在野地駐紮,除了遇到惡劣的天氣和毒蛇侵擾外,最怕的就是突然生病難求醫。」
目前還在攻讀生物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的黃炳烽,對採蜜地點的環境要求很高,力求在生態良好、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中採集。每到一個地方,卸下蜂箱,搭好帳篷後,他就要挨箱查看蜜蜂繁殖狀況。檢查完畢後,割蜜工作也隨之密鑼緊鼓地展開,直至花期結束。每一次採蜜都要花五、六個小時,由於穿着防護裝備,全身都被汗水濕透了。而對於被蜜蜂螫咬,黃炳烽稱早已習慣,有時候一天會被螫幾十下。
「去年我把約30噸的蜂蜜產品從深圳經由香港過境回台灣銷售,很快就被搶光了。」黃炳烽說,養蜂場經營一直很穩定,離不開大陸一系列的惠台政策,以及寬鬆的創業環境。「這次大陸向台胞個體戶擴大開放了這麼多經營項目,將為有一技之長或有小額資本的台胞在大陸投資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