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灣區統一市場規則與要素流動機制創新」為主題的圓桌會議上,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經濟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謝國樑,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政策組研究策略專家、香港博匯智庫召集人張量童在粵港澳要素流動、「深港深度合作發展區」建設等方面建言獻策。
謝國樑指出,在粵港要素流動方面,廣東2000年代初提出便利人流、物流、資金流往來,並推進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港貨入內地零關稅、港資北上便利安排等工作。現在推進的難點在專業資格互認、標準對接、資本管制、仲裁利益衝突等問題。
張量童指出,港深經濟社會強烈互補,在現有前海、橫琴、南沙和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基礎上,建議兩地可沿羅湖、文錦渡、蓮塘/香圍園口岸一帶,建設「深港深度合作發展區」,利用兩地緊貼的地理空間、制度優勢,創造一個橫跨深港的「雙城特區」。
在「雙城特區」內,內地居民進區不出境;香港居民和外國公民進區不離境。進駐該發展區的內地、香港和海外企業,可同時設立兩地銀行賬戶,在預先審核的對內地投資額度內,實現資金自由兌換及跨境進出,實行「雙總部」設置。\大公報記者李望賢、毛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