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曾遭世紀暴雨淹浸的黃大仙中心,管理公司一早嚴陣以待,加設巨型擋水閘及膠紙陣。\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右上圖:在石澳,有商戶在打風前為窗戶加裝木板防風。\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右中圖:在水浸黑點的杏花邨,當局已在海邊長廊加裝防水板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右下圖:在鯉魚門,工人正在裝配臨時鋼橋,預防出現水浸。\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曾重創石澳、鯉魚門、港島杏花邨等沿海地區,其中石澳受損尤為嚴重,海灘熱門景點藍色情人橋被颱風摧毀,沿岸更因風暴潮與大浪出現嚴重水浸。
面對超強颱風「樺加沙」來襲,曾遭重創的居民不敢懈怠,紛紛嚴陣以待,全力應對這場可能帶來巨大影響的風暴。\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余風
石澳泳灘旁,多間餐廳與商戶昨日已率先行動。一家餐廳在「樺加沙」來臨前,用厚實門板釘死所有窗門。餐廳職員回憶,「山竹」來襲時,餐廳遭嚴重破壞、損失慘重,因此此次絕不敢輕視颱風威力。附近商戶也紛紛在門窗處加裝擋板,防止洪水入侵。石澳沙灘附近一間游泳用品及雜貨店的女東主,除做足超前準備,還放置大量沙包防洪,她說:「希望風快點來,快點走!」
將家中物品全部升高
一位士多檔主坦言,之前「山竹」與「天鴿」已讓士多損失不小,當時水深曾及腰。聽聞此次颱風威力或更甚,她早早做好準備,將物件盡量擺到高處,還堆放沙包,防範潮水沖擊、泥沙流失與樹木倒塌。她特別提到,民政處後續為他們設置的水閘效果顯著,在抵禦水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石澳村村民蔡先生已擺放沙包防水,堵塞易積水位置,同時配備抽水機輔助排水。談及過往水浸,他說上次嚴重水浸時,家門口水位最高到腰部,部分區域水位達小腿,排水口更被淹沒一半。雖房屋地勢有所抬高,但他坦言,若無抽水機輔助,仍有被淹風險。經多年應對颱風的經歷,居民已習以為常,加之相關部門提前發布風雨預警、做好超前準備,讓大家能提前落實防護措施。
另一位居民張先生則重點採取「物品墊高」措施,將家中物品全部升高,避免被水浸泡。他指出,住家附近有沙井,但目前排水狀態不明,擔心下雨時室內出現水浸。因此,他與鄰居均認為,通過擺放沙包與墊高物品,應能避免水浸造成損失。
此外,儘管颱風將至,石澳沙灘上仍有不少人前來觀浪,一群約20名、身穿校服的學生還在泳灘上拍照留念。
餐廳休業數天 商場加裝水閘
曾慘受颱風侵害的鯉魚門居民,也在「樺加沙」逼近時加緊防風。渠務署也提早為居民設置擋水板,以及在低窪地區設置鋼橋,方便居民出入,並向居民及店舖商戶提供沙包防禦水浸;消防人員亦早早在主要通道的欄杆上綁上救生繩索,以便協助居民出入。上址不少居民均指已見慣風浪,不會撤離,面對此次颱風並不擔心,只要在風暴來臨前做好預備,並購備多天的食材。而有茶餐廳東主則指,為應對超級颱風只有休業數天。
作為風災黑點區域,柴灣杏花邨的住戶也忙着在窗戶貼膠紙防風,部分住戶還將膠紙砌出不同圖案。地面區域,沿岸長廊、大廈大堂門口及停車場等處,管理處人員已設置水閘、沙包等設施,應對「樺加沙」可能帶來的大雨與風暴潮。2017年「天鴿」颱風期間,杏花邨一個地下停車場幾乎被水灌滿,數十輛私家車報廢。有車主亦提早將車輛駛往較高位置,避免重蹈覆轍。
此外,早前遭世紀暴雨侵襲導致商場被淹的黃大仙中心北館,同樣嚴陣以待、提早做好防浸準備,在商場門外加裝多塊「與人同高」的巨型擋水閘阻擋暴雨、避免洪水再次沖入商場。除擋水板外,商場還針對超強颱風,在玻璃門上貼了米字型皺紋膠紙,降低強風將玻璃吹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