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國家自主研發的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帶回大量珍貴生物樣本。右圖:「深海課堂」香港分會場在科大舉行,有逾200名師生參加。
人類至今僅探索過不足5%的海洋,在廣闊深邃的深藍中,每一片海床上都可能棲息着人類從未見過的奇異生命。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就帶回的珍貴生物樣本,大幅填補人類對深海生物多樣性的空白。
「深海一號」科考船是如何搭載、支援「蛟龍號」?「蛟龍號」在萬米深海又是如何精準作業?昨日,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香港科技大學聯合主辦的「蛟龍探海 逐夢深藍」深海課堂──中國大洋92航次一船三地科普活動,來自「深海一號」船大洋92航次的科學家們與北京、香港、青島三地中小學生即時視頻連線,一一答疑解惑,分享精彩的科考過程,啟發學子們探索深海、研究海洋的夢想。\大公報記者 江凌風
在香港科大的分會場,200餘名師生出席了深海課堂,他們亦參觀了同場舉行的「深海樣品展覽」。現場播放了《蛟龍勇闖大洋》、《深海先鋒:揭秘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和《蛟龍.深藍新紀元》等視頻,系統介紹「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製歷程、技術升級成果,以及在全球大洋的科學考察進展和航次現場情況。當鏡頭掃到「蛟龍號」帶上來長達一米的長腳蟹,而科研人員和牠友好「握爪」時,在場的學生們紛紛發出笑聲。
學習中國載人深潛精神
來自何富慈善基金李崇德小學六年班的葉謙,抓住最後一個提問機會向專家們發問。葉謙第一次參與這類活動,十分興奮和期待。他對海洋探索十分感興趣,在家亦會主動通過網絡搜索「蛟龍號」的資訊,今天大飽眼福。同樣來自何富慈善基金李崇德小學的五年級學生李鎧妍與何敏恩,一致認為參與這次活動讓她們認識到海洋的神奇。李鎧妍是海洋迷,她補充,「我之後一定會非常關注『蛟龍號』的後續消息!」
仁濟醫院第二中學中五學生王思懿自告奮勇舉手分享活動感言,「我了解到科考背後有那麼多人員,大家各司其職凝聚智慧。」她選修生物科、化學科和物理科,參與今天的活動讓她對深海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王思懿對深海的畫面印象深刻,經過這次活動,她表示未來亦會考慮報讀海洋相關專業。
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童彭爾表示,是次活動將中國前沿科研成果與真實科考實踐融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索好奇心、深化其對海洋科學的認知,培養該領域的未來領軍者。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唐冬梅寄語,希望學生學習科學家和潛航員「嚴謹求實、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保持對深海的熱情,未來探尋深海的奧秘,共同守護蔚藍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