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童趣經濟」與當前消費者對「情緒紓緩」和「心理治癒」的需求增長密切相關。在職場壓力、生活節奏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許多成年人渴望通過熟悉的童年符號重建安全感,喚起內心柔軟的一面。同時,隨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年輕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為「情緒」付費成為被廣泛接受的消費理念。
關於「童趣經濟」的主力消費人群,江瀚表示核心消費力量集中在80後與90後兩個群體中。「他們成長於中國物質飛躍與文化多元並進的年代,擁有豐富的童年記憶和對動畫、遊戲、玩具等亞文化的情感沉澱。同時,這部分人群大多已步入職場中高收入階段,擁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悅己』意識。」
「童趣經濟」的外延遠不止於玩具本身,童趣IP所衍生出的聯名服飾、文創、美妝等產品也在市場上表現亮眼。更進一步,圍繞童趣IP打造的主題餐廳、IP咖啡館、快閃展覽、互動樂園等服務場景,也日漸火熱。這類沉浸式體驗不但延長了消費鏈條,更強化了情緒鏈接與用戶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