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戴維出席了昨日東江縱隊老戰士及戰士後人舉行的座談會。
歷史並不遙遠,共創光明未來。8月25日下午,位於上水的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布置一新,大家熱切期待着遠方來客到訪。這一天,美軍「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的兒子戴維.克爾來到這裏,與其他東江縱隊老戰士的後代齊聚一堂,共同回首他們父輩的抗戰歲月。
中美機師合作 當年征戰幾人回
1944年2月11日,克爾中尉在香港上空作戰時,不幸被日軍擊中,在觀音山半山腰迫降。他身受重傷,臉部、手腕和腿部皆被嚴重燒灼,生命岌岌可危。就在這生死一線之際,年僅14歲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交通員李石挺身而出,把克爾匿藏起來。
此次來到香港故地重遊,戴維十分興奮。他與多年未見的老友握手擁抱,不時觀察聯誼會中的與抗戰有關的工藝品或書籍。戴維表示,幼時便聽過父親講述在中國獲救的經歷,也一直希望幫助父親找到當時的救命恩人及他們的後代。直到2008年,他終於如願,在聯誼會的幫助下見到了當年營救父親的老游擊隊戰士,向他們深深致謝。
「很開心今天能和老朋友、新朋友們聚在一起。」他激動地說,二戰期間,我們的父母和祖輩冒了巨大風險,為勝利作出貢獻。正是因為他們並肩作戰,才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廖韻琴、廖本立的父親廖譚清當時與克爾同在中美混合飛行大隊服役。他們回憶,當時中美機師都住在貨倉裏,睡在用木頭和帆布撐起的行軍床上。每天早上7點集合吃早餐,被叫到就去駕機出征。每次出八架飛機,回來只剩兩三架,大家就幫犧牲的戰友收拾行李。
「紀念抗戰就是為了世界和平」
紅色收藏家張羅壽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抗戰相關紀念品,包括1937至1945年期間介紹中國戰場的美國《生活》雜誌、抗戰時期的軍歌手抄本、戰勝時期的防毒面具等。「和平的渴望像陽光一樣溫暖、雨露一樣滋潤,我們紀念抗戰就是為了世界和平。」他說,收藏這些紀念品,正是為了傳承歷史,讓年輕人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吳軍捷認為,在向年輕人講解這段歷史的時候,可以借助最新科技,如復原歷史場景、利用AI與歷史人物對話等,讓年輕人看到戰爭的殘酷和不人道,明白「強大自身才能製止戰爭」的道理。
「我為大家準備了小禮物,以紀念我父親被中國人營救的那段歷史。」戴維打開背包,拿出了由他女兒製作的貼紙送給大家。貼紙中的照片攝於1944年3月18日,當時,克爾中尉坐上轎子,準備出發前往坪山。貼紙下方則寫有克爾當時在東江縱隊養傷的逗留時間─1944年2月11日至3月29日。「希望我們繼續合作,就像之前說的,告訴年輕人如何與他人合作。」 大公報記者 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