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36年夏秋間,楊虎城在三原縣靖國花園召集部隊軍官作秘密講話,表示堅決抗日。
「楊虎城將軍當年主政陝西後,便開始修水利,辦教育,造福桑梓。」原西安事變研究會會長、楊虎城將軍嫡孫楊瀚告訴記者,楊虎城一生憂國憂民,特別是在關乎國家興衰存亡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來都是旗幟鮮明,敢於擔當。
楊虎城1893年出生於陝西省蒲城縣,從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起,就開始了救國救民的探索。「『九一八』事變後第5天,楊虎城公開發表《楊虎城泣告全國書》,要求同仇敵愾一致抗日。這也是當時國民黨中首位發出抗日要求的高級將領。」
「為民族國家一擲」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侵略,1932年年初,心急如焚的楊虎城派人到天津,找陝西同鄉、大公報主編張季鸞,希望能了解到蔣介石對於抗日的真實態度,然而結果讓他很失望。「1933年,日軍佔領熱河,楊虎城主動到石家莊去見蔣介石,但蔣介石卻給滿腔抗日熱情的楊虎城迎頭澆了一盆涼水。」1933年9月18日,楊虎城在閱兵活動中公開打出了「放棄內戰、統一意志、以圖救亡」的口號,提出了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思想。
「隨着1935年東北軍進駐陝西,張學良和楊虎城先是在共同抗日上達成共識。隨後於1936年1月1日發表《告第十七路官兵書》,明確指出軍人的血應該為民族國家而流。」在楊瀚看來,楊虎城當時已經抱定了「為民族國家一擲」的決心。1936年12月8日上午,張學良去臨潼華清池面見蔣介石,想再努力一次但勸說無果。楊虎城隨後也去見了蔣介石,但蔣介石態度強硬。回去後,張學良和楊虎城經過商議一致認為:「我們為了國家,對蔣也仁至義盡了,現在只有幹的一條路(指捉蔣)。」
西安事變發生後,楊虎城被迫交出兵權。1949年9月6日重慶解放前夕,楊虎城被殘忍殺害,時年56歲。1956年,周恩來在紀念西安事變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由於西安事變,張楊兩將軍是千古功臣,這點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