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集》,名字很唬人。工部是古時中央六部之一。單看名字,杜甫儼然是朝廷柱石。其實他的最高職務「檢校工部員外郎」,是個中層官職,而且「檢校」只是虛職,並非實授。難道是老杜吹牛?
唐代詩人,大多數都入朝為官,但地位千差萬別。像元稹、張九齡,都做到了宰輔。至於太子少傅、刑部尚書白居易,吏部侍郎韓愈,尚書右丞王維,秘書監賀知章,都是相當於現代的部長級高官,稱為「白傅」「韓吏部」「王右丞」「賀監」,都不為過。
杜甫是「詩非窮極不能工」的典型,詩歌水平與生活水平成反比。要說他有點「官迷」心態,並不冤枉,孜孜於功名,卻很不得志。只被唐肅宗安置了個「左拾遺」的小官,名義上職掌諫言過失,其實哪有「遺」可拾。後來淪落四川,被舉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郎中、員外郎,大致可比照現在國家部門中層的司長、副司長。但杜甫只是「檢校」,相當於「二級巡視員」的非領導職務。如此就將「工部」頂在頭上,似乎確有些「膨脹」。
其實,這個「工部」,指的並非工部整個衙門。六部各轄四司,排第一的「頭司」,與本部同名。工部就設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因此,杜甫的「工部」,指的只是「工部司」。張籍號稱「張水部」,柳永別號「柳屯田」,也是因為當過相關司的員外郎。
杜甫的成就根本無需用官職衡量。而且像元稹、白居易、韓愈這些高官顯宦的《元氏長慶集》《白氏長慶集》《韓昌黎集》,都淡化了官味。為何《杜工部集》要掛個有名無實的官銜?這也跟杜甫沒關係。《杜工部集》是宋人所輯,加個官名,也算告慰杜甫恓惶的一生。而元白韓等人的詩集,是本人或朋友、門生輯錄,也就無需自表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