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與祖國同行/活用科技遊戲 感受中華文化

時間:2022-09-14 04:23:39來源:大公报

  圖:秦梓軒(右)加入香港青年協進會後,積極開展各項青年活動,包括擔任義工派送抗疫物資給有需要的人士,並獲得政府頒發感謝狀(小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我喜歡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特別是獨具東方特色的中國哲學理論。」香港青年協進會理事秦梓軒是一名90後,年輕的他卻對中國哲學,包括儒釋道等哲學智慧深感興趣,他認為,中國哲學智慧早已經深入大家的生活當中,只是我們習以為常,「百姓日用而不知」。

  從事青年工作的秦梓軒,致力推動香港與內地交流,在疫情中更積極參與義工活動,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建議可借鑒內地推廣文化的方式,加點創意,通過科技遊戲說好中國故事,讓年輕人感受中華文化。\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秦梓軒小學就讀天主教學校,開始接觸宗教,但他卻對中國古人的哲學智慧情有獨鍾,起初他從網上搜索資料,到閱讀哲學史的書籍,再到在B站(BILIBILI)觀看有關中國哲學的科普與課程,漸漸從認識、了解,到熱愛哲學。

  談到他的哲學觀,秦梓軒即滔滔不絕地分享,「中國哲學是一種破除心中雜念、安身立命的智慧」,又說「古代社會物質不充足,現今社會卻是人心不充足;現代人壓力愈積愈大,社會自然變得浮躁」。

  他認同道家所說的「性命雙修」,即心身全面修煉,以達到精神與肉體的和諧,生命得以延長,精神也得以圓滿。年輕的他喜歡「放慢腳步」感受生活,平時還會與三五知己一齊靜坐和打太極拳。

  派送抗疫物資 傳遞關愛

  「好多人以為中國傳統哲學智慧離我們很遠,其實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秦梓軒舉例說,大家日常經常說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原來是源於《道德經》,提醒我們做任何事情總要從頭做起,堅定向着目標,逐步推進。

  秦梓軒舉金庸小說中「降龍十八掌」為例,比如「亢龍有悔」、「飛龍在天」、「見龍在田」、「潛龍勿用」等都出自於《易經》的乾卦,而「亢龍有悔」是乾卦六爻中「上九」(居於全卦最上位的陽爻),代表身處極點,好像一條飛龍升到了最高、最極端的地方。也比喻着人在功高爵顯時,往往驕傲不已,不再追求進步,導致物極必反,釀出悲劇,讓人追悔不及。「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中華文化早已與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融入我們的血液裏」。

  加入香港青年協進會後,秦梓軒積極開展各項青年活動,鼓勵和推動香港青年認識祖國、關心社會。在嚴峻的疫情下,他擔任義工派送抗疫物資給有需要的人士。

  他說,不論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還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中國的哲學文化都在潛移默化地教導大家要有正向光明的品德,他希望能夠樹立品德並且能夠幫助他人,在社會中發光發熱。

  籲持續推動兩地文化交流

  對於香港如何推廣中國歷史及文化,這位90後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香港始終浸潤着中華文化,但香港在推廣中華文化方面確實很有改善空間。他建議,可以借鑒內地推廣文化的方式,例如可以鼓勵設計各類型遊戲模式,融入中華文化內涵,吸引青少年。「對於遊戲人來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寶庫,我們可以創造出富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遊戲,包括手遊、端遊等,通過全新的玩法、AR和VR技術,讓年輕人真正走進中華文化本身,也能通過遊戲的方式說好中國故事。」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秦梓軒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香港應該持續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舞台上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氣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