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年來在粥店賣糉的蔡太表示,從來沒有計算過糉子成本,保持「平、靚、正」是最大賣點。\大公報記者邵穎攝
端午糉子品種推陳出新,價格亦水漲船高,不少店家更加入鮑魚、瑤柱等元素,一隻糉子隨時索價逾百元。不過,在旺角花園街的南龍粥店,常年僅售賣四種基本口味的傳統糉和裹蒸糉,單隻鹹肉糉、梘水糉的重量就超過一斤,「均一良心價」19元,吸引到不少街坊光顧。店主蔡太笑着說,「平靚正」是最大特點,「其他地方買唔到!」
每隻逾斤重 平靚正吸客
店裏糉子的口味不多,包括售價19元的蛋黃綠豆鹹肉糉、蛋黃紅豆鹹肉糉、蛋黃花生鹹肉糉、梘水糉,以及售價65元、單隻重量超過三斤的「裹蒸糉」。蔡太說,自己開店已經30年,始終未推出過多口味的糉子,「(現時)這幾種口味更加傳統,最重要的是保證新鮮」。
糉子在這店全年有售,端午節期間的需求更旺,蔡太說,一下午便賣出幾千隻糉,「明日下午,就有客人在地鐵站交收100隻糉子。」除了散客,也有公司集體購買。包糉師傅也由平日的二人,在端午節期間增為六至七人,從早上6、7時開工,製作至夜晚。蔡太說,視客人為朋友,疫情下,雖然成本上升,但糉子分量反而比過去更足,希望「益街坊」,形容是「無計過成本」。
記者上周採訪當日,下午2時許到達,見到不少客人狂買逾10隻糉子,有路過的市民看到價錢牌後駐足,暗叫「好平!」有婆婆提着糉子不停地說,「下次一定要帶推車來買」。
熟客潘先生在南朗粥店購買糉子已約10年,這天他買了10隻糉,打算與朋友分享,「平靚正,今年好似比之前更重,價錢都冇貴!」聽聞此言,一旁的蔡太笑着補充:「加咗一蚊。」
來附近探望姐姐的譚先生是第二年光顧,他購買了一隻裹蒸糉、兩隻綠豆糉,「以前是媽媽包糉,媽媽走咗後,我一般出街買糉。」他說,每年端午都按傳統吃糉子,裹蒸糉可以與家人一同分享,感覺更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