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兩地合作港科研發展唯一出路

時間:2018-08-14 03:16:22來源:大公報

  科學家的路不易走,女性科學家更甚。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中國科學院院士葉玉如,數十年來全情投入科研工作,因為姨媽生前患有「認知障礙症」,無法辨認至親,令她決心以發明治療「老人痴呆症」的方法為研究目標。她多年來針對認知障礙中最常見的「阿爾茲海默症」進行研究,曾發現抑制神經細胞溝通機制的方法,又發現蛋白IR33有恢復涉及記憶方面的功效,為人類研發對抗腦退化症藥物提供新方法。種種成就更令她獲得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全球女性科學家的典範。鑒於香港資源有限,葉玉如直言與內地合作是科研發展的唯一出路,近年積極參與「中國腦計劃」,與內地醫者合作針對華人「阿爾茲海默症」進行研究。/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在六兄弟姊妹中,葉玉如排行最尾,家裏環境不算富裕,但兄姊均十分支持她讀書。「大家姐為了屋企放棄入讀中大的機會,轉為教書,其他幾個家姐也十分支持我,讓我能安心讀書。」葉玉如小學和中學,都就讀名校嘉諾撒聖瑪利書院,自小學畢業升中試起,已是全港首100名的尖子,幾乎年年考第一,從中學到博士都有獎學金,她笑言:「由細到大我都無交過學費。」

  中學時期,在生物科老師的啟發下,她對科學萌生興趣,並考獲獎學金到美國波士頓讀大學,主修化學及生物學雙學士學位,其後獲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任職多間國際著名生物醫藥公司,領導神經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及藥物研發方面的工作,並選擇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回流香港。

  姨母患病 啟發研療方

  葉玉如多年來致力研究神經細胞之間的傳訊和溝通,特別針對「阿爾茲海默症」進行研究,全因她的姨媽正是「認知障礙症」的患者。「老人痴呆症(認知障礙)是好可怕的病,患者會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記憶力隨着時間流逝,記性愈來愈差,最終連親友都無法辨認。」雖然姨媽已離開人世,卻促使她要在有生之年,找出「阿爾茲海默症」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葉玉如率領她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抑制神經細胞溝通機制,和「阿爾茲海默症」有關係,「我們以小老鼠做測試,發現有腦退化跡象的老鼠,都異常抑制腦神經細胞之間的溝通,懷疑因此令牠的記憶受損。團隊在中藥中找到一些小分子的化合物,可以抑制阻礙腦神經細胞之間的溝通的信號通路,達到『負負得正』的效果。」

  後來,團隊又發現人體內一種名為IR33的蛋白,在腦內產生和炎症相關的作用,並在腦神經細胞的資訊傳遞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團隊利用小老鼠進行模擬腦退化症的實驗,以輕微電擊等方式,了解蛋白IR33對腦退化症的影響,發現當老鼠的記憶和神經細胞同時轉差,並出現腦退化症重要特徵『蛋白斑』時,蛋白IR33會隨之降低。」

  港首獲「女性諾獎」科學家

  葉玉如和團隊的多項研究成果,在國際間獲得廣泛認同,躍升為國際頂尖的神經生物學家。2001年,葉玉如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獲頒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港產女科學家。

  屢獲殊榮未有令葉玉如停下腳步,她認為,從事科學研究是一生一世的事業,就如她的偶像─諾貝爾獎得獎者意大利女科學家Rita Levi-Montalcini一樣,即使到了生命盡頭,仍積極從事與科學有關的研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