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年來內地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猛,廣東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圖為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來自深圳的優必選人形機器人與觀眾握手。\中新社
8日,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組在廣州正式啟動成立,並計劃建設粵港澳AI技術中試驗證平台。根據現場公布的工作方案,大灣區AI標準化將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目標,搶佔全球標準話語權。工作組組長武海雲表示,短期瞄準「關鍵共性、產業急需」的領域加快AI技術成果的標準轉化,中期目標則是構建AI標準應用生態。遠期把握「港澳聯動、國際聯通」,形成AI標準策源地。未來將聯合港澳建立國際標準提案通道,以港澳為跳板助力AI產品出海。
香港專家表示,AI正處於產業應用「起跑」階段,香港若能及早參與,將能在國際標準制定中取得話語權,將大灣區的經驗加快轉化為國際標準。\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楊旭東表示,以往要等產業成熟才制定標準,但AI發展太快,必須提早布局。他指,會聚焦AI大模型、深度學習等核心領域,制定驗證規範,推動技術落地。未來可以依託廣州、深圳、佛山等地的大灣區龍頭企業和腰部企業,形成協同網絡。同時更要借助港澳的國際門戶優勢,推動專家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把中國的AI創新成果轉化為國際規則。
聯合龍頭企 研製應用標準
廣東省工信廳副廳長曲曉傑形容,人工智能是粵港澳三地協同創新的「最大公約數」,亦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突破口」。他認為,工作組的成立,是大灣區搶佔全球標準話語權的重要一步。後續應建立常態化的粵港澳聯動機制,廣泛吸納三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參與,讓標準制定過程成為凝聚共識、整合資源的過程。同時聚焦AI場景應用、算力調度、數據安全、倫理治理等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痛點」,聯合灣區龍頭企業加快研製一批具有區域特色、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標準。
根據現場公布的工作方案,大灣區AI標準化將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目標。短期目標先瞄準「關鍵共性、產業急需」的領域,加快AI技術成果的標準轉化;中期目標是打造「技術─標準─產品」的閉環,構建AI標準應用生態。最後則通過「港澳聯動、國際聯通」,將「灣區標準」推廣到國際。工作組成立後,近期將針對AI產業,按重要性和緊迫性評估優先級,盡快擬定出一張大灣區標準制定清單。
港專家:加速AI落地 積累經驗
香港業界對此亦十分期待。來自香港的業界代表、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總幹事林澤天(圓圖)指出,人工智能正處於產業應用「起跑」階段,對粵港澳三地來說,AI大模型都尚屬新領域。「現在AI標準體系尚未定型,大家的話語權和經驗相差不會太遠,『灣區標準』更容易從零做起,對接更容易。」他指,香港若能及早參與,不僅能在標準制定中爭取話語權,更能借助其科研和國際化優勢,將大灣區的經驗推向全球。
林澤天還建議,香港要率先應用人工智能標準,積累經驗,才更有資格在國際上發聲。「香港應該先做應用,把AI落地到金融、物流、醫療等行業,總結出香港的實際經驗,然後再參與標準制定,這樣才有說服力,更能讓國際社會接受。」他說,標準建立之後,推廣就會快得多,也能提升香港和整個大灣區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