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電影《長津湖》海報。\網絡圖片
逼真的戰爭場面、細膩的人物形象、激越的家國情懷,讓電影《長津湖》成功突圍,成為國人為祖國慶生的情感出口。影片由三位導演攜手完成,其中徐克、林超賢都來自香港,讓《長津湖》融入了國際化的港式風格,亦吸引了廣大香港同胞的關注。在北大讀書的港生李冠儒說,「片中的英雄無懼風雪、為國捐軀,我們也當在各行各業堅守崗位、居安思危,為祖國奮鬥,為人民服務。」很多觀眾觀影後表示,《長津湖》不僅在技術層面開啟了「國產大片」的2.0時代,更在情感層面提升了全體華人的家國情懷。\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長津湖》集合了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重量級導演,13億的投資規模和176分鐘的片長也實屬罕見。公映首日即打破多項票房紀錄,上映四天票房突破15億。《長津湖》既為被疫情「壓抑」的電影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更在國慶節這個最合適的時間點激發了全體國人的愛國情懷。
觀眾:3小時仍意猶未盡
影片中,吳京飾演的伍千里想為父母蓋座新房,易烊千璽飾演的伍萬里初入伍不斷成長,朱亞文飾演的梅生惦念教女兒算數,胡軍飾演的雷公在犧牲前唱起《沂蒙山小調》……這些人物形象,實現了對人性的充分挖掘,很好地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關鍵一戰。」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影片開始用超過30分鐘的篇幅,介紹了長津湖戰役的背景、意義,主要人物漸次登場,給了觀眾充分的時間進入到影片的情緒當中。隨後,在兩個多小時高強度的視聽語言中,影片對長津湖戰役進行了全方位展現,伴隨故事情節的推進,將情緒不斷推向高潮。很多觀眾表示,雖然影片長達三個小時,但卻意猶未盡。
在拍攝《長津湖》的過程中,陳凱歌負責志願軍入朝鮮部分,徐克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動細節的展示,林超賢則偏重戰鬥場面,並在動作設計中完成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三位導演各展所長,產生了獨特的化學反應,讓影片既有細膩的情感表達和鮮明的時代風貌,又有鐵血硬朗的戰士和緊張刺激的戰鬥。
在片場,徐克的「拚命作風」讓所有人肅然起敬。手繪故事版、盯造型細節、現場替代配音與製作聲效、把控道具設定,甚至現場發飆、力爭完美。據了解,為真實還原戰爭場景,徐克和演員們一起在雪地裏摸爬滾打。這位影壇老怪表示,只有讓自己真正參與到這場戰爭裏,才能明白這場仗為什麼要打。
影評人:技術高 臨場感極強
《長津湖》中有大量驚心動魄的戰爭戲,不但場面宏大,設計精巧,還要展現出每一個角色的特質。林超賢表示,在設計戰爭場面時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考慮到真實的歷史和不同年代的戰術思維,「《長津湖》中的戰爭跟《紅海行動》中的戰爭完全不一樣,比如,現代戰爭是講立體戰術,但放在當年那個環境下,戰術是相對二維的,所以我這次就集中設計鏡頭表達多過立體戰術。」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一川就指出,影片體現了中國人民無畏犧牲的精神,彰顯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的軍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認為,影片展現了「家國敘事美學」,電影中的每位戰士都有對家的留戀和嚮往,家國敘事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長津湖》在延續戰爭題材影片一貫史詩風格的同時,在技術層面達到了新水準。「遇襲的長鏡頭、遭遇戰的多視點切換、長津湖大戰的快速剪輯,呈現出形態各異的氣氛效果。影片整體氣勢宏偉,戰鬥細節表現豐富,大量手持攝影和快節奏剪輯營造出極強的臨場感。」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對媒體表示。
香港導演執導主旋律電影:
《智取威虎山》
《紅海行動》
《奪冠》
《中國醫生》
《湄公河行動》
《長津湖》
大公報記者張寶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