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通集團創始人兼主席李小加,昨日在「未來香港2025」創科大賽總決賽暨科技人才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未來二三十年將由科技主導發展,人工智慧(AI)、虛擬貨幣與實體經濟之間相互影響,將重塑中國、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與金融格局。他表示,如果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競爭持續加深,虛擬貨幣有可能被用作風險對沖或戰略攻防的工具。
李小加表示,美國若在特定政治環境下接納加密資產,短期至中期內或許能為美國國債帶來新的需求;但長期來看,美元霸權所依賴的傳統金融體系,若因區塊鏈的透明特性而受到削弱,美國過度舉債的經濟模式將面臨更嚴格的市場考驗。
至於中國,他認為在資本項目仍受管制、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兌換的階段,不宜與美元主導的虛擬貨幣正面競爭。不過,中國可以嘗試將「過剩產能」透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鏈上資產,作為跨境結算與融資的工具,直接對接南美洲、非洲等地的消費需求與未來勞動收益。例如,以這些產能作為抵押,向當地分期供應耐用商品,從而繞開傳統貨幣與基礎設施的限制,建立跨境交易與普惠金融的新模式。
滙豐:「中國創造」獲投資者認可
滙豐銀行投資銀行中國業務部董事總經理王立在同一場合指出,今年香港有望重回全球IPO中心地位。數據顯示,2024年前十個月,港股IPO集資總額達21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0%,其中內地資金透過港股通佔總交易量的47%,顯示中國資本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權正逐步提升。他強調,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創造」的認可度不斷提高,代表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的估值邏輯,已從過去的「成本優勢」轉向「創新價值」。
中信證券綜合行業組(香港)董事郭震宇表示,港交所近年推行《上市規則》第18C章(針對特專科技公司)與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為初創企業開闢了新的上市途徑。他指出,去年已有不少科技企業依據這些新規成功上市,反映市場對高成長科技公司的接受度日益提高。他建議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階段,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避免為了上市而過度擴張。
滴灌通集團副總裁李愚默表示,集團旗下的澳門交易所為初創企業提供掛牌平台,協助他們吸引國際資本,同時強調企業應及早完善股權結構與稅務規劃,為未來長期資本化發展做好準備。\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