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美相互停收船舶特別港務費,航運界認為可為貿易減負。圖為一艘貨輪5日駛出青島港。\新華社
就交通運輸部10日宣布暫停對美國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一些航運界人士表示,此舉有利於出口和物流貨代企業降低運營風險和成本,並可以提高航線規劃的穩定性。
此前,中國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對符合條件的美國船舶(包括美國企業、組織或個人擁有所有權的船舶、懸掛美國旗的船舶等)收取每淨噸400元人民幣的特別港務費,旨在反制美方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的歧視性措施。
提高航線規劃穩定性
對於中美相互暫停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從事跨境電商海運業務的深圳市嘀嗒嘀物流科技總經理張培培表示,此舉可以降低出口企業、物流和貨代企業的運營風險成本。
航運業內的相關企業,可以暫時不用為這種潛在的政策風險去做額外的成本撥備或購買高價的保險,運營成本的預期變得更加清晰、可控。此舉還將降低運營風險成本,提高航線規劃的穩定性。
中進國際貨代總經理唐毅表示,此前,美方對中國船舶徵收費用,中國進行了相應的反制。從成本轉嫁的角度來看,若持續徵收相關船舶靠泊費用,實際承擔者雖為船東,但船東會將成本轉嫁給貨主,貨主又會進一步轉嫁給貿易方和消費者。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物流成本,還對貿易發展造成了阻礙。而如今政策取消或暫停,直接為貿易減負,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力促進了中美雙方的貿易合作。
專家:保留後續談判籌碼
有專家認為,中國暫停對美國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釋放出「外交留白」信號,既保持對美方的壓力,也為後續談判保留籌碼。若美方在一年內再次採取挑釁行為,中國可迅速重啟反制。中美航運產業鏈高度交織,暫停期為兩國企業爭取調整窗口,避免直接脫鈎導致的兩敗俱傷。此舉是對美方執行特朗普政府磋商共識的「觀察期」,若美方言行不一,中國可升級反應。\大公報記者李昌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