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香港內地人•物•情/容啟亮勉港專才投身國家科研\大公報記者 劉舒婷

時間:2021-05-04 04:24:37來源:大公報

  圖:容啟亮手持採樣裝置向大公報記者仔細介紹。\大公報攝

  4月底,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中國空間站建設全面開啟。中國航天工程從不缺港人身影,特別是2020年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其中一個關鍵儀器、負責在月球表面採集月壤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就是由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帶領理大團隊研發製造。容啟亮受訪時表示,研發過程中,內地和香港兩個團隊分工合作,儘管表達方式不同,但做好一件事的心是相通的。他勉勵,香港優秀科研人才加強與內地合作,更多地發揮才能。

  中央鼓勵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均有香港科研人員參與。誕生於理大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從理大出發,從香港出發,跟着嫦娥五號落在月球,最後又回到了地球。在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容啟亮用四個字形容得知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地球的心情:「如釋重負」。他介紹,嫦娥五號立項時,有很多團隊參與競爭,最終由香港理工大學的團隊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成功爭取到項目研發的機會。

  打破隔閡 普通話日見精進

  兩個團隊分工合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機械臂,理大團隊負責採樣器及初級封裝系統。香港與內地的頂級科學家,緊密合作,各自發揮所長,在科研及語言方面均有所突破,正如容啟亮所說,很感激內地的科研人員在溝通方面很耐心,自己的「港普」有所進步,「儘管表達方式不同,但我們做好一件事的心是相通的。」

  理大負責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是負責在月球表面採樣的關鍵儀器。容啟亮與理大團隊在接近10年的研發過程中,做了很多實驗,但真正升空後,裝置在取樣時仍然「步步驚心」,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錯。「上了月球,只有一次機會。」容啟亮和團隊在地球推算幾乎所有問題,並一一找到解決方案,融入設計之中。「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登月工作時,在第三次採樣「挖深了一點」,採樣多了一些,於是立刻啟動預設功能控制採樣量,最終成功封裝並將月壤樣本帶回地球。

  籲加強合作 善用內地資源

  在封裝月壤的裝置上,有一個小小的理大標誌。它不僅代表理大研發團隊,也代表中國航天中的「香港力量」。和容啟亮並肩作戰的嫦娥五號理大科研團隊共有20餘人,負責設計、生產等不同環節,其中絕大部分是港人。團隊在容啟亮帶動下,在香港完成採樣儀器的設計、測試、生產。這一裝置令內地科研人員都眼前一亮,展現了香港科研團隊的專業和精湛的工藝。談及香港科研發展,容啟亮鼓勵本港科研人才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因為在一些方面香港研發條件有限,比如香港沒有深空測試方面的儀器,所以團隊就必須去內地,借用內地不同的實驗室。「因為疫情關係,我們無法自由往來香港與內地,對進行中的研究造成了一定影響。」容啟亮說,希望港府能繼續增加科研投入,「香港也有很優秀的科研人才,希望他們能更多地發揮才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