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重返白宮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將自己標榜為「和平總統」,他在訪問蘇格蘭期間吹噓稱:「如果不是我,現在就會有六場大戰在打。印度會和巴基斯坦打起來。」而為了討好特朗普,柬埔寨、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方面,都曾表示會提名特朗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不管白宮怎麼吹噓特朗普的外交「功績」,稱他平均每個月促成一項和平協議或停火協定,在結束烏克蘭和加沙這兩場世界上最棘手的戰爭方面,特朗普進展甚微。
自上台以來,特朗普在烏克蘭和平進程上停滯不前、接連挫敗。在半年時間裏,特朗普從聲稱他能在24小時內解決烏克蘭戰爭,轉變為公開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感到「失望」。特朗普的立場也從附和普京關於戰爭的論點,轉變到不斷下最後通牒,並設定8月8日為最後期限,要求俄烏必須達成停火協議,不然就要對俄羅斯和俄羅斯的貿易夥伴實施懲罰。有意見認為,特朗普心急了。俄羅斯普京也隔空回應稱,若有人對烏克蘭和平進展緩慢感到失望,那是因為「期待過高」。
在以巴衝突方面,美國偏袒以色列助紂為虐,特朗普曾以結束戰爭和帶回人質作為競選承諾,但在上台後幾乎給以色列一路開「綠燈」。特朗普還多次表示要將加沙人口遷移到他國,罔顧阿拉伯國家和加沙200萬人口的權利。白宮也沒有詳細的戰後計劃,如果真的實現和平,如何重建加沙和維持穩定。
諾貝爾獎各項得獎結果將於10月陸續揭曉。結束烏克蘭和加沙的戰事,構成了特朗普最大的外交挑戰,而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大公報記者 郭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