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粵港同時呼籲在大灣區建設創新帶促進合作/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李望賢北京報道:粵港澳大灣區進行科技創新合作,落馬洲河套地區無疑是最重要的平台之一,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河套地區的開發有了實質性的提速。
不久前,香港立法會發表了最近公布的2018至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算案為創新科技預留至少500億港元,其中四成撥款(200億),將用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計劃將用作土地平整、基礎設施、上蓋建設和早期營運。
今年年初舉行的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提出,以落馬洲河套片區為核心區,打造區域更大、輻射更廣的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深化深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長陳如桂再次就河套地區的建設發聲,建議國家支持在這一區域實施特殊的人才引進、科研設備進口、技術轉移等許可政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新平台。
港委員籲協調發展建港深科創帶
港區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建議,以深圳河沿岸深圳側為軸線,推動建設覆蓋範圍更廣的「深圳河港深科技創新帶」。他指出,深圳方面,可先以福田保稅區和皇崗口岸停車場區以及羅湖小河套地區,這三個面積總數為310公頃的片區為突破點;香港方面,以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為發力點,以「一國兩制」合作示範區為發展定位。經過協同規劃發展,逐步將深圳河兩岸各個功能區連成線,進而輻射成面,形成港深科技創新帶。
朱鼎健表示,該創新帶可以打造成為國際科技研發中心、科研成果轉化基地、高新科技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示範區、粵港澳及全球青年創新基地、粵港澳大灣區要素高效流通實驗區等等。長遠來看,科技創新帶連通深圳、香港兩座超級城市的所有科創基地,進而向更廣泛的粵港澳大灣區腹地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