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廣州邁進GDP「2萬億俱樂部」

時間:2018-01-12 03:16:32來源:大公網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GDP總量悉數進入2萬億新時代。在11日舉行的廣州市人大十五屆三次會議上,廣州市市長溫國輝預計,2017年廣州GDP總值達2.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7%以上。這意味着內地四大一線城市均進入GDP「2萬億俱樂部」。專家認為,隨着一線城市進入「2萬億」時代,內地大城市發展將迎來拐點,經濟將從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大公報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

  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全年完成固定資產6000億元,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也達9400億元,兩者均有8%的增長。而外貿進出口表現最為亮眼,全年進出口總值達到9600億元,增長12%。對於2018年經濟發展,溫國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樂觀預期,預計2018年廣州GDP總值增長在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

  近年來,內地不少大城市將把GDP總量追趕香港作為一個對比指標,廣州、深圳與香港同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大城市,三地GDP成績更被頻繁對比。按香港特區政府預估,香港2017年GDP增速為3.7%,經濟總量將達2.21萬億元,已被廣州追貼。2016年,深圳GDP總量2.0078億元,首次超過2萬億元大關,今年預計也將追貼香港。

  繼續深化穗港澳合作

  「這對香港來說無疑是一種壓力。」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恩認為,香港近年GDP增速一直穩定在2%到3%的低速增長,而廣州、深圳等城市GDP增速一直維持在7%到8%的增長速度,在2年內超越香港不成問題。不過,他指出,目前這些城市人均GDP與香港仍然有一定差距。廣州2017年人均GDP剛突破15萬元,而香港在2016年人均GDP就達到28.37萬元,相比之下,兩地仍存較大差距。

  陳恩表示,穗深港三個「2萬億」城市都聚集在大灣區,對香港來說是好事。「香港要改變過去的定位,以新角色投入大灣區發展。三城是互補發展的關係,今後可共同前進。」

  據了解,廣州今年將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作用放在建設開放型經濟的首位。今年將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爭取一批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年度計劃。推動穗港澳合作,深化醫療、高等教育、科技創新、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和知識產權保護6個領域政策對接,吸引港澳現代服務業企業落戶。

  斥65億發展現代產業

  在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後,廣州對2018年發展更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根據廣州市2018預算草案,廣州今年將安排65億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其中安排近22億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報告提出,要將廣州建成「世界顯示之都」和「國際軟件名城」、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應用示範區、國家級生物醫藥創新強市。

  此外,「創新」一詞在今年廣州市人大工作報告中出現92次,成為最熱高頻詞。根據預算,廣州將安排逾50億元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其中10億專門用於強化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爭取更多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布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