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一五年,余光中和妻女到福建泉州永春縣的余光中文學館參加開幕禮,並觀看自己的矽膠像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蔣煌基泉州報道:詩人余光中辭世的消息,迅速令他的家鄉福建泉州瀰漫悲戚陰霾。近二十餘年中,余光中往返內地六十餘次,有八次回到家鄉泉州。他說:「只要是桃溪水流過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我一定不會忘記。」
余光中首次返鄉「尋根之旅」是2003年。他應邀為泉州華僑大學師生講學時,赤子之心率性流露:「離開了家,才知道家的可愛;離開了國,才知道國的可貴。一個人只有當了浪子後,才能明白這一切。」或許正是這樣的「鄉愁」情結,才讓他半個多世紀來一直對家鄉念念不忘,他總說「永春老家的景物一直在我心裏」。
2011年,余光中偕夫人范我存返鄉謁祖。這位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望着祖先牌位,脫帽、整衣,與夫人范我存一起鄭重禮祖。余光中在泉州更特地一步一腳印,用雙足丈量泉州千年古橋洛陽橋,整整1060步。他邊走邊醞釀,寫下了吟誦家鄉泉州的第一首詩篇─《洛陽橋》。他說:「這首詩,是我的個人回憶,也是把小我回憶聯繫到泉州的整個大回憶中。」
為大公報題「廓然大公」
多年來,余光中也是大公報副刊的作者。2011年在泉州,余光中得知是大公報記者時,他放棄午休接受專訪,並欣然題寫了「廓然大公」大字。當工作人員奉上咖啡時,余老擺擺手說,還是換上泉州本地鐵觀音吧。
最近一次返回故鄉是2015年11月,坐落在永春縣桃溪河畔、以余光中命名的文學館開館。余老說,兩岸以作家名字命名的館不多,在台灣也有林語堂紀念館,但是作家身前有館的不多。所以,他覺得自己是幸運的。然文學館前桃溪水依然潺潺,卻再也等不到這位眷戀故土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