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園區在賽事期間會安排不同的回收箱,亦會引入微生物技術分解系統,運用創新技術達至減廢效果。\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每逢舉辦大型活動及賽事,均會吸引成千上萬觀眾到訪啟德體育園,為實踐惜物減廢和資源循環再用的理念,體育園實施廢物分類和回收系統,除了通過園區內的228個大型四合一或三合一回收箱,分類收集金屬、紙張、塑膠及玻璃容器等,亦引入微生物技術分解系統,積極運用創新技術以達致減廢效果。
啟德體育園設施經理溫健豪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觀眾入場享用各類餐飲美食後,廢物回收隊伍會將所收集的紙杯等紙類容器及廚餘等廢物,運用園內的兩部大型微生物分解系統,轉化為堆肥材料,「觀眾在場內飲用啤酒或汽水的紙杯,被丟棄後都不會被浪費,系統每次可以將600公斤的廚餘和紙製品,轉化做100公斤的堆肥,最終會由園區草地團隊用於花圃種植,實現資源循環。」
回收大使教觀眾分類
為配合全運會期間大批觀眾到來以及大量垃圾的產生,園方會根據賽事規模,特別安排一定數量的專責回收大使,在觀眾入場和散場時,引導如何做回收分類,「例如未飲用完的飲品,應先將剩餘飲品傾倒至隔水桶,再將紙杯投入紙類回收桶。」溫健豪舉例稱,每場大型賽事或活動,通常可產生1至8噸的廚餘垃圾,全部都可降解。
溫健豪表示,園區積極推動環保回收工作,透過完善設施、專人引導及資源循環利用,打造綠色體育空間,為全運會賽事做好後備工作和充分準備。\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