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同根同源/鰲魚文化 灣區人鮮活集體記憶

時間:2025-11-13 05:02:49來源:大公报

  在嶺南的文化基因中,鰲魚無處不在:越秀山鎮海樓頂的石灣彩釉鰲魚花脊,古村祠堂屋頂的木雕、巷口牆壁的彩繪,大型道具舞蹈鰲魚舞,盛大節日鰲魚盛裝出遊……粵港澳三地水系相連,民間舞鰲魚、賽龍舟習俗共通,鰲魚文化,本身就是灣區人「活着」的集體記憶。

  在嶺南地區,尤其是廣府風格的祠堂、廟宇和傳統民居的屋脊上,常見一對龍頭魚尾、造型生動的鰲魚裝飾,通常位於屋脊兩端,稱為「鰲魚吻」。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中,鰲魚的傳承形式主要是「鰲魚舞」,一種流行於廣州市番禺區一帶的古老的民間舞蹈。鰲魚舞的歷史,要追溯到明初洪武年間。當時,浙江奉化縣金鰲村的江、幸、胡三姓先民,隨南征大軍駐守嶺南大地,最終在番禺落戶扎根。他們帶來了家鄉的「魚燈舞」,又結合嶺南地區的鰲魚崇拜習俗,逐漸將其發展成如今的鰲魚舞,至今已有600多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