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余光中長辭 鄉愁永留馨

時間:2017-12-15 03:16:33來源:大公網

  圖:余光中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台灣中山大學為其慶祝90大壽(虛歲),妻子范我存(右一)亦陪同出席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一首《鄉愁》,吟唱出多少游子對故鄉悠遠的思念、對神州家國的情懷。而今,它已成為絕響。十四日,曾被梁實秋評為「右手寫詩左手寫文」的著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余光中,因腦中風併發心肺衰竭,在高雄醫院病逝,享年八十九歲。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中通社、人民網報道:高雄醫院方面14日發布消息,余光中13日晚上由加護病房轉出到普通病房,14日上午在未插管、未施行心肺復甦術、未急救的情況下,由家人陪伴,平靜離世,享年89歲。此前家屬已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希望陪伴他最後一程。

腦中風併發肺炎 享年89歲

  醫院方面表示,余光中11月27日被家屬送到高雄醫院急診,當時被發現嗜睡、說話口齒不清,經醫生診斷為急性腦中風,當天即收治於神經內科病房治療,住院期間陸續併發心衰竭及肺炎,產生肺浸潤現象。

  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居香港,次年赴台。他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作品馳譽海內外,一曲《鄉愁》在全球華人間傳頌,引發強烈共鳴。

  余光中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從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開始,先後出版詩歌、散文、評論和翻譯著作50多部,在海峽兩岸和香港出版的著作超過70種。

  廿年離別意 廿分鐘寫就

  余光中曾表示,1972年寫就的《鄉愁》,「是20分鐘寫出來,其實這種感覺已經擺在心裏20多年。」當時余光中第三次去美國之後回台灣,對能不能回大陸、回故鄉感到渺茫,「是在這種壓力之下寫的。」1992年,他應邀請赴北京講學,終於回到闊別43年的大陸,還鄉成了鄉愁的解藥。他更發現好多人都會背他關於鄉愁的詩,感到非常意外、感動,「我人還沒回去,詩先回去了。」

  當游子歸來,濃烈的鄉愁已化為雲煙,對於余光中來說,不變的是他對中華民族和傳統文化的眷戀。他說,文化作為連接的紐帶,已經存在了幾千年,這是任何人無法割斷的。「對我個人而言,鄉愁是一種家國情懷。家是個人的放大,國又是家的放大。」

  溫家寶曾引詩談兩岸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12月,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訪美並會見華僑時,在提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時,便以《鄉愁》改編道,「這一灣淺淺的海峽,確實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余光中事後回應指,文學使人了解,「這首詩在大陸比在台灣有名,因這是我對那片土地的懷念。」

  詩人去世消息傳來,兩岸民眾均倍感痛惜。台灣作家張曉風說,余先生大師級詩人的位置無人能取代。消息傳到大陸,其代表作《鄉愁》再度刷屏,成為大陸網友和讀者為他最後的送行。

  余光中學貫中西,但對傳統文化中的文言文情有獨鍾。對台灣某些人士將古文和國學教育操作成「政治話題」,他始終持否定態度,極力維護中華文化。他曾說,百年來在華語文壇白話文無疑是主流,但文言文簡約凝練,「如果一個人有好的文言文功底,可以寫出更華美的文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